案例分析
孩子骨折保险失效? 国寿与学校说法不一
信网4月19日讯2016年3月,段先生的儿子意外受伤导致骨折,在结算医疗费用时,段先生想起孩子通过学校购买过学生平安保险(以下简称“学平险”),可以理赔部分医疗费用。然而,在咨询崂山区沙子口小学和中国人寿保 ...
小心!非法集资陷阱长这样
自去年11月以来,全国非法集资案件集中爆发,每个案子都涉及数百亿资金,投资者遍布全国。这些案件有个共同特点,即打着各种“金融创新”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旗号,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扰乱了金融秩序,也给民众 ...
居民信息被泄露,教您几招保护自己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没有隐私的时代。新房钥匙刚拿到手,就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刚开通了一个股票账户,就有人给你打电话推荐股票;在网上预订的机票,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了航班延误、退票退款的诈骗短信……在 ...
“3年可取”为噱头 老年人买保险如何防忽悠
冲着一句模糊的“年老时可一次性支取一笔较大数目的款项”买了一份终身寿险,20年后才发现这句写在宣传册里的话并没有出现在保险合同里;拿着几万元去银行存定期,回来才发现自己稀里糊涂买了保险;相信了保险公司业 ...
网购千张卡信息 密码几乎全正确
央视揭密银行卡盗刷黑色产业链“卡在身上,钱莫名其妙地被转走了,”很多人会说这不可能。但这匪夷所思的一幕就在吴先生身上发生了。就在吴先生被盗后不久,记者接到了一位自称老徐的爆料人举报。老徐说,在网络 ...
转发朋友圈就能赚钱?坑你没商量
交纳220、440、880、1320元不同等级的会员费即可加盟“微转动力”,帮忙转发微商内容后,11天内回本以后就开始纯赚钱——这样的赚钱方法你心动吗?然而,这是一个敛财骗局,会员交了钱之后,“微转动力”的“总监 ...
银行定向贷款佯装理财产品
即便是在银行,还是有可能买到假的银行理财产品,至少是不符合监管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定义的产品。部分银行的手机APP有一些所谓的手机专属理财产品的销售,这些产品的发行方并非银行,销售门槛也不符合监管部门对于 ...
不规范营销 5家保险企业上“黑榜”
3月29日,保监会网站通报了5起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其中,多家保险公司均出现在电话销售中使用与事实不符的表述向投保人促销、欺骗投保人等违法违规行为,保监会从各电销中心的现场检查中获取证据,并 ...
境外投资骗术多 买房炒股被套牢
“境内资产篮子里好菜难找,要去海外挑挑看。”年前采访一场私人银行客户活动时,《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听到了这样的论点,并被赞同。 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叠加境内富裕阶层数量的攀升,让有些投资者把眼光放去 ...
央视揭现货石油交易陷阱
3月18日,《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北京石油交易所交易(下称“北油所”)的“现货石油交易”黑幕。 该调查发现,北油所及其会员单位的发财路径为:北油所成立电子交易平台,发展会员单位,会员单位再发展投资者 ...
银行祝寿短信 岂料竟是诈骗
近日,刚过完生日的小周就遇上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生日当天,小周收到一条95588服务热线发来的短信,短信显示:您在我行账户积分已满一万元,可兑换500元现金礼包,请用手机登录:www.hzh**.com查询兑换,逾期清 ...
部分理财公司揽客靠“忽悠”
“高收益、低风险、灵活存取”……悄然间冒出的众多理财公司,携带着种种难以抗拒的“诱惑”,进入了很多人的生活。 真有这样掉馅饼的好事?记者根据上海和北京工商部门的公开信息查询系统发现:过去一年中两 ...
做生意家庭资产百来万 还投资房产吗?
【理财案例】 江先生是一个生意人,从事家具销售。从十年前算起,那是房地产市场特别红火的时代,自己做的家具,销售也是非常之好。从那是到现在,江先生逐渐积累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到目前为止,他也有百来万的 ...
工商银行购物网站售假:用玻璃冒充宝石
在2016年315晚会前夕,央视财经频道特别推出《315在行动》特别节目,关注消费领域的各种维权事件。买东西去可信的网站,很多人都会这么选择,可是去正规的银行商城买东西,居然买到的还是假货。 一、翡翠吊坠 ...
地产互金产品风险大
消费者庄先生和黄先生在上海链家的购房遭遇,把链家金融业务推到风口浪尖。加之刚刚引起轩然大波的鑫琦投资兑付危机,都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地产金融领域的风险。 本期房产周刊选取部分地产类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 ...
四点辨别银行理财“内鬼”
连银行都有内鬼了?继P2P的各种跑路频发,现在连银行也会出事,那么老百姓的钱还敢往哪里放?为什么银行也会有“内鬼”呢?贝壳金服的理财师认为银行理财“内鬼”的出现,是由于银行间存款竞争压力加剧、银行员工 ...
委托理财不足月损失过万
张某委托同事徐某代为操作理财账户,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5万元亏剩152元,张某怀疑徐某胡乱操作恶意刷单获取提成,遂起诉要求徐某赔偿其全部损失,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所提诉求证据不足,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 ...
投保被代签 保费难退回
为给儿子多一份保障,南昌市民刘女士在2014年悄悄给儿子买了一份东方红老来福分红型保险。然而,合同上原本应该由承保人签字的那一栏,在业务员的劝说和默许下,刘女士自己代签了。投保一年后,由于资金紧张和儿子意 ...
存单变保单 损失近万元
伴随着银行利率走低,保险公司正在借助银保渠道抢食市场,备受诟病的销售误导在这一渠道也死灰复燃。为此,昨日保监会紧急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提防被误导,以免“存单”变为“保单”。据了解,一边是银行理 ...
小心“年化”、“预期”等陷阱
“我本来是想买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结果买成了万能险;这也倒罢了,交完钱后收到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才知道,这款万能险的收益并不是宣传时说的‘每年固定收益6%’,而是在2.5%—6%之间浮动。”某保险公司客户赵先 ...
第一页
<
25
26
27
28
29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