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1. 首页
  2. 专题
  3. 本期话题
  4. 所有评论:“子随母姓”,扭转男尊女卑?

所有评论:“子随母姓”,扭转男尊女卑?

阳信县法院
阳信县法院 评论于
“子随母姓”,并不能扭转世俗的男尊女卑,有的人理解是:生男孩是名气,生女孩是福气。
lsxslj
lsxslj 评论于
要承认男女是有差别的,解决男尊女卑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化大工程。子随母姓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从户籍管理、少重名的角度出发,可父母姓都加上。如【王张宏达】,王是父姓,张是母姓,宏是辈,达是名。等......。
嘉言懿行
嘉言懿行 评论于
我觉得不能简单的把子随父姓说成为男尊女卑的观念。男女之间,在生理等自然因素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父系社会。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父系与母系共存的状态。那时可能有的子随父姓,有的子随母姓。究竟随谁姓,完全由公民个人来决定。因此,子随母姓可能成为时代变迁中可以接受的大潮流,但不能完全取消子随父姓。长丰县的做法很好,有创新,值得肯定。在当前形势下,有利于优生优育的计划生育工作。
张守存
张守存 评论于
子女随父姓这是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应保持下去。如果子女两个以上,夫妻可共同协商谁随母性。对随母姓的家庭发奖金真是画蛇添足!
枕岩
枕岩 评论于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的改变非一日之功,也非一蹴而就,此等做法无非是显示人无我有,标榜创新,实属博取眼球的噱头,实际作用甚微
张继利
张继利 评论于
奖励随母姓不必要!男女平等是个实质性的东西,主要是指权利和地位,与跟谁姓无关系,在当今社会上跟谁姓的情况主要有三种:随父姓;随母姓;男孩随父姓,女孩随母姓。根本就不存在男尊女卑的问题。
xinshan1945
xinshan1945 评论于
 婚姻法第二十二条早有规定; 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奖励随母姓,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多此一举。
桃园愤青
桃园愤青 评论于
了,可以一个随父亲姓,一个随母亲姓。我觉得像安徽计划生育搞得不好的地方,提倡孩子可以随母姓,对改变人们男尊女卑的思想,对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是有利的。
桃园愤青
桃园愤青 评论于
我觉得这个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克服男尊女卑的思想,为克服男尊女卑提供了舆论支持。
      
      在乎姓是男权主义的滋生物,这大概起源于父系时代。封建社会里,皇权更是重视姓。汉刘唐李宋赵。朝代标上了姓好,而世袭的是男性。在外国,可能不是这样的。可是在中国这就是国情。子随夫姓,可能起源于,父系时代。过去女婴为什么会被溺死,就是因为不能传宗接代。至今,这种思想的残余还是存在的。过去生了女佣多了就溺死。现在计划生育搞得不好的地方也是不生男婴不拉倒,认为没有儿子抬不起头,所以就有一家生6.7个孩子的。安徽、河南人到我没这里打工的就是这样。
      现在,民间兴起了修家谱的风气,而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族支,多数户只有一个女孩,就显得人支不旺。按老规矩,没有男丁的户就是就绝后户了。如果随了女性,这户就有了传承的血脉,家谱也续的下去了。
     重要的是在姓氏的问题上,思想要解放。其实姓氏 也就是个符号,不一定非要随父亲姓,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就姓李(有一说因为毛泽东在延安时的化名是李德胜)。谷牧就不姓谷。华国锋就不姓华,可见,革命先辈和许多志士仁人是不在乎姓氏的。往后,有了二孩的政策,可以生两个孩子了 ...
四季草
四季草 评论于
子随父姓,是历史的责任形成的,不是啥“男尊女卑”。母系社会,是可以子随母性的,现在搞这个是倒退。真要搞的话,我看这样比较时髦:安徽长丰县的领导,在电视上集体宣誓:老子无能,改名换姓。从我做起,改为母性。
123>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