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1. 首页
  2. 专题
  3. 本期话题
  4. 所有评论:中国人为什么不敢站出来

所有评论:中国人为什么不敢站出来

天天练2013
天天练2013 评论于
社会需要正能量,舆论导向很关键。
八月树
八月树 评论于
为什么不敢站出来?因为不知道对错。这么明显的事能不知道对错么?是的,因为彭宇案等不少代表国家机关说话的人把对错观念搞糊涂了。这种事不能怨那些跑的人,应该从国家机关的认定上找原因。至今没几个耍赖碰瓷的受处理,就是重要原因之一。试想,如果谁扶了就要判谁,谁还敢扶?
张继利
张继利 评论于
乘客晕倒主要由司机、乘务员来负责,不需要“中国人”都站起来。的确现在社会上“见义勇为”的现象少了,而“趋利避害”的现象多了。大家还记得在学习雷锋的年代,在社会上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而现在这种好的风气却越来越淡薄了。有的地方出现了“见难不帮”、“见死不救”等现象,这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对官民缺乏素质教育。
锁春
锁春 评论于
我觉得一些国人不敢站出来是确实存在的现象,也是值得讨论的。至于地铁里晕倒的是不是老外,这个不该是讨论的重点,因为那只是个由头而已,我觉得没必要对外国人、中国人这两个词汇较真。至于为什么某些时候一些中国人不敢站出来,我同意玛丽的观点,社会舆论和媒体导向出现了问题。媒体发布一些比较负面消息,而比起正面新闻,这些负面消息又是比较能引起关注,如果没有做好导向的话,舆论就会出现负面走向。但话又说回来,一些不好的现象就算不报道也是存在的,掩盖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如拿上台面,一起讨论,我相信邪不压正,大多数人是正义的,也是理性的。就算一时受风气影响,畏手畏脚不敢站出来,但只要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束河老人
束河老人 评论于
我觉得“不敢站出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不是这些年才有的,咱们今天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也是好事,之前不是因为那个彭宇案,现在越来越呼吁保障施救者的权利了吗?当大环境有所改善的时候,人们的选择余地就更多了。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大智慧、也没有多么英武的身手,所以遇到一些需要挺身而出的问题时,犹豫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普通个人,只能说尽量多做一点,勇敢一点吧,咱也不能说因为大家都不伸手,我们不伸手就多心安理得。毕竟每个人都是依靠别人的善良活着的,希望能借这些机会,改善英雄们的处境,这样人们才有勇敢起来的理由,同时应该多普及一些自救他救的知识,让人们有底气去施救。这个问题涉及的面真的很广,我暂时就想到这些,说得不好,多包涵。
纪慎言
纪慎言 评论于
第一,先别拿“中国人”说事儿,外国人也不一定比中国人强。第二,首先你问“为什么不敢站出来?”我说,为什么就该我站出来?周围那么多人都跑了,就我英雄啊!其次,站出来如果出了问题、有了风险谁替我说话,谁为我承担?再次,见义勇为只是道德层面上的倡导而已,并没有法律规定,所以,我既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承担这意外风险。最后,我不懂外语,这跌倒的老外也没有带翻译,我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总之,我出门是因为自己有事要办,不惹事就行了,多管了闲事说不定就耽误了自己的事!就这样。
一双军旅鞋
一双军旅鞋 评论于
虽然说媒体报道的讹诈人的新闻让一些人不敢“做好事”,但是否又有人把这个当成了自己不想助人的借口呢。我觉得这个话题不是否定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也不是让大家深陷危险盲目抗争,而是去思考在有些大家都觉得帮忙该是第一反应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些人“不敢站出来”。
我觉得这与跟风心理、看客心理有关。很多人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其他都不帮时,这种情形又成了自己同样袖手旁观的“心理安慰”和借口。而且有时候人们会觉得总有其他人会帮的,这种对他人的推断和“依赖”也阻碍了自己的行为。
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扶不扶的评论,觉得讲得很好,遇到摔倒的人,就该全围上去帮忙,哪怕摔倒者想讹人也不知道该讹哪个。这才是该有的“从众心理”。
微风之谷
微风之谷 评论于
社会上有诸多正能量,我们要宣传它们,但同时负能量也是的的确缺存在的,也是需要正视的。我觉得媒体传播是为了警醒和提醒,虽然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但更多的人是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下自己在当时情形下会怎么做。单谈老外地铁晕倒这件事,哪怕因为不懂医学知识不敢贸然救助,但留在其旁边也是给予温暖的方式。如果是我,如果在公共场合晕倒,发现周围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轰然而散,是何等心寒。传播是为了反思,而且很多人也是需要反思的。
仙公山人
仙公山人 评论于
要智慧地站出来
      一些情况下,不站出来,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素质问题、社会问题。尤其是地铁那种地方,在当今极端事件频发的形势下,一有风吹草动,出现草木皆兵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更多的情况下,还是站出来的时候多,只是站出来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些是盲目地站出来,类似不会游泳的跳到深水里救人,人没有救出来、或虽救出来了,自己却死了;老人倒了,毛里毛糙地去扶,有时效果不好,等等。有些是理智地站出来,报警的、打120的、直接施救的,等等。直接扑上去,是站出来,间接的措施,也是站出来。有的时候,理智地站出来,虽不直接,但比盲目地站出来,效果要好。因此,站出来不仅需要热情、勇敢,还需要智慧。
         以往扶与不扶的报道,往往不够客观,只重视是否直接扑上去式的“扶”,忽视或者没有关注间接式的“扶”。这是新闻报道中的欠缺,甚至是教训。
        发生在身边“扶”的事情,比比皆是。人心不古、风气不再的说法,是偏颇的,是不全面的。
         世上还是好人多!中国人是敢站出来的!
<123>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