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湖南】常德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 吉翁 评论于 2015-01-23 16:01 知我常德(卅四)【古韵习作166】相聚朗州 湖南常德 吉翁 遥邀朋友踏轻舟,远眺苍穹海市楼。 白马湖边游客涌,姻缘河畔恋人浮。 群群野鸭随波舞,座座山峰绕朗洲。 美景悦心难绘尽,神州处处颂歌悠。 朗州即湖南省常德市。隋改嵩州置朗州,治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宋真宗时改为鼎州。据《隋书·地理志》载,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废陈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为朗州,并临沅、汉寿、沅南为“武陵县”。是为“武陵县”设置之始。朗州辖武陵、龙阳二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将朗州更名为武陵郡。 《旧唐书·地理志》云: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铣置朗州,天宝元年(724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朗州。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武陵(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桃源县地)、龙阳。又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昭宗时,以澧、朗二州为武贞军。所以,朗州的辖区其实还是很广的,不单单是你说的常德县(现鼎城区)。 post_newreply 吉翁 评论于 2015-01-23 16:00 知我常德(卅五)【古韵习作923】七绝·读傅启芳老师《古今几位大学者论贪污》 湖南常德 吉翁 清廉方正严明纪,枉法牟私食毒菌。 美玉金钱污体雾,贪张枉法祸殃民。 古今几位大学者论贪污 ——读史笔记 傅启芳 贪污行为祸国殃民,不绝于史,人皆痛恨,我很赞赏古今几位大学者有关贪污的论述。 一是韩非给贪污二字定义。他在《奸劫弑臣》中写道:“百官之吏亦知为奸利之不可以得安,必曰: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必不几矣。” 这段仅五十多字的话,笔者揣其要义有三:一是指出贪污分子的行为是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的,也就是说有主观犯罪动机,因而构成贪污罪的基本要件;二是指出贪污者必“枉法以取私利” ,六个字把贪污的手段(枉法)、目的(取私利)剥离得透彻无遗;三是指出贪污者的结局必然“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无异苟活于世,惶惶不可终日,没几个有好下场的。这是自韩非论述后两千多年来被众多贪腐之徒的实践所证明了的,而且还将继续 ... 吉翁 评论于 2015-01-23 15:45 赞一个!再赞一个! 宁夏广播电视台老干部处 评论于 2014-12-04 20:14 赞一个!再赞一个!!!
吉翁 评论于 2015-01-23 16:01 知我常德(卅四)【古韵习作166】相聚朗州 湖南常德 吉翁 遥邀朋友踏轻舟,远眺苍穹海市楼。 白马湖边游客涌,姻缘河畔恋人浮。 群群野鸭随波舞,座座山峰绕朗洲。 美景悦心难绘尽,神州处处颂歌悠。 朗州即湖南省常德市。隋改嵩州置朗州,治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宋真宗时改为鼎州。据《隋书·地理志》载,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废陈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为朗州,并临沅、汉寿、沅南为“武陵县”。是为“武陵县”设置之始。朗州辖武陵、龙阳二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将朗州更名为武陵郡。 《旧唐书·地理志》云: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铣置朗州,天宝元年(724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朗州。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武陵(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桃源县地)、龙阳。又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昭宗时,以澧、朗二州为武贞军。所以,朗州的辖区其实还是很广的,不单单是你说的常德县(现鼎城区)。 post_newreply
吉翁 评论于 2015-01-23 16:00 知我常德(卅五)【古韵习作923】七绝·读傅启芳老师《古今几位大学者论贪污》 湖南常德 吉翁 清廉方正严明纪,枉法牟私食毒菌。 美玉金钱污体雾,贪张枉法祸殃民。 古今几位大学者论贪污 ——读史笔记 傅启芳 贪污行为祸国殃民,不绝于史,人皆痛恨,我很赞赏古今几位大学者有关贪污的论述。 一是韩非给贪污二字定义。他在《奸劫弑臣》中写道:“百官之吏亦知为奸利之不可以得安,必曰: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必不几矣。” 这段仅五十多字的话,笔者揣其要义有三:一是指出贪污分子的行为是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的,也就是说有主观犯罪动机,因而构成贪污罪的基本要件;二是指出贪污者必“枉法以取私利” ,六个字把贪污的手段(枉法)、目的(取私利)剥离得透彻无遗;三是指出贪污者的结局必然“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无异苟活于世,惶惶不可终日,没几个有好下场的。这是自韩非论述后两千多年来被众多贪腐之徒的实践所证明了的,而且还将继续 ...
湖南常德 吉翁
遥邀朋友踏轻舟,远眺苍穹海市楼。
白马湖边游客涌,姻缘河畔恋人浮。
群群野鸭随波舞,座座山峰绕朗洲。
美景悦心难绘尽,神州处处颂歌悠。
朗州即湖南省常德市。隋改嵩州置朗州,治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宋真宗时改为鼎州。据《隋书·地理志》载,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废陈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为朗州,并临沅、汉寿、沅南为“武陵县”。是为“武陵县”设置之始。朗州辖武陵、龙阳二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将朗州更名为武陵郡。 《旧唐书·地理志》云: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铣置朗州,天宝元年(724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朗州。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武陵(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桃源县地)、龙阳。又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昭宗时,以澧、朗二州为武贞军。所以,朗州的辖区其实还是很广的,不单单是你说的常德县(现鼎城区)。
post_newreply
湖南常德 吉翁
清廉方正严明纪,枉法牟私食毒菌。
美玉金钱污体雾,贪张枉法祸殃民。
古今几位大学者论贪污
——读史笔记
傅启芳
贪污行为祸国殃民,不绝于史,人皆痛恨,我很赞赏古今几位大学者有关贪污的论述。
一是韩非给贪污二字定义。他在《奸劫弑臣》中写道:“百官之吏亦知为奸利之不可以得安,必曰: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必不几矣。”
这段仅五十多字的话,笔者揣其要义有三:一是指出贪污分子的行为是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的,也就是说有主观犯罪动机,因而构成贪污罪的基本要件;二是指出贪污者必“枉法以取私利” ,六个字把贪污的手段(枉法)、目的(取私利)剥离得透彻无遗;三是指出贪污者的结局必然“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无异苟活于世,惶惶不可终日,没几个有好下场的。这是自韩非论述后两千多年来被众多贪腐之徒的实践所证明了的,而且还将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