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投资理财,您看准了吗? 徐广沛 评论于 2014-12-17 17:22 开头的漫画很有意思!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所以如此。 泰麟起名 评论于 2014-12-17 17:17 说到底,一个贪字在起作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人生苦短,到了老年不去颐养天年,还在贪财,醒醒吧! linyicn 评论于 2014-12-17 17:16 贪小便宜吃大亏! 齐人物语 评论于 2014-12-17 16:48 谨防上当受骗 秋山云水 评论于 2014-12-17 16:47 既是注册公司就该有人加强监管,工商部门要承担责任。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4-12-17 16:41 老年人投资理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稀里糊涂的听信他们的宣传。防止上当受骗。2010年我到邮政储蓄所存钱时,他们动员我存储蓄保险,我就听信了,是五年期。我当时认为是邮政储蓄所办的,那还错了。我今年夏天,骑电动车摔伤,在医院花医疗费两千多元,女儿到邮政储蓄所办理时,他们叫到保险公司办理,保险公司说不是他们办的,不予受理,还说:明年到期谁支付储蓄金也难说?这事受到了孩子们的埋怨。一万元钱不多,可从中吸取教训。 hbx 评论于 2014-12-17 16:25 我家理财的那段“苦果” 淄博 韩秉祥 眼下,看着各地银行的拦储利息大战,我就想起九十年代我家那段理财“苦果”的亲历…… 我家住农村,退休后看到农村办起来的基金会存款利息大,我就把积攒的五千元存了进去。一年后拿到900元利息(18%)。老伴也动了心,她把辛辛苦苦养猪积攒下的2000元拿出来说:“你也给俺存上吧!”我凑足了一万元又存进了基金会。 我知道,农村办起来的这些基金会是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的,主要是靠再放高利息贷款过日子,经不起风浪。到期后,我连忙去提本息,可是,基金会的服务员却“热情”地劝我转存,开始,我不同意,她说,如果你再存一年,现在就反馈给你300元,仍开一万元的存单……。 我经不住高利息的诱惑和“热情”劝说,心想,农村基金会眼下正红火,再存一年看看。于是,我拿了300元的“回扣”,又拿了一张一万元存单,心里还喜滋滋的。 谁知,天有难测风云。1998年8月,淄川地区的30家基金会突然关门,全区2.7亿元的基金成了泡影,上万张存单成了废纸。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山东工人报》也披露了这一消息,听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焦点访谈》也要来……淄川政府的官员只好出面,在广播、电视中反复承诺,让储 ... 阳光常在 评论于 2014-12-17 16:23 蒲先和: 上当的人海了,到处都有。既然是注册公司,老百姓自然信任,出了问题,工商部门要承担责任。说的太对了。工商部门是干什么的?只管批条,不监管、不负责任,让骗子钻空子,让老百姓吃亏上当!往往是同着政府部门的大印、证件去的。太失信于民了。我们老年人投资理财一定 要跟儿女商量。万不可轻信其他人的游说,私自把自己的养老钱拿去投资那些所谓的高息理财产品。要不后悔就晚了。 乐天派 评论于 2014-12-17 15:32 遇到这种事情要想不上当,作为个人应像青青老师说的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要多与自己的儿女或别人商量,谨防上当受骗。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4-12-17 15:25 我存的都是一年自动转存的,岁数大了,我觉得存时间长了,到时候用钱不方便。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4-12-17 16:41 老年人投资理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稀里糊涂的听信他们的宣传。防止上当受骗。2010年我到邮政储蓄所存钱时,他们动员我存储蓄保险,我就听信了,是五年期。我当时认为是邮政储蓄所办的,那还错了。我今年夏天,骑电动车摔伤,在医院花医疗费两千多元,女儿到邮政储蓄所办理时,他们叫到保险公司办理,保险公司说不是他们办的,不予受理,还说:明年到期谁支付储蓄金也难说?这事受到了孩子们的埋怨。一万元钱不多,可从中吸取教训。
hbx 评论于 2014-12-17 16:25 我家理财的那段“苦果” 淄博 韩秉祥 眼下,看着各地银行的拦储利息大战,我就想起九十年代我家那段理财“苦果”的亲历…… 我家住农村,退休后看到农村办起来的基金会存款利息大,我就把积攒的五千元存了进去。一年后拿到900元利息(18%)。老伴也动了心,她把辛辛苦苦养猪积攒下的2000元拿出来说:“你也给俺存上吧!”我凑足了一万元又存进了基金会。 我知道,农村办起来的这些基金会是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的,主要是靠再放高利息贷款过日子,经不起风浪。到期后,我连忙去提本息,可是,基金会的服务员却“热情”地劝我转存,开始,我不同意,她说,如果你再存一年,现在就反馈给你300元,仍开一万元的存单……。 我经不住高利息的诱惑和“热情”劝说,心想,农村基金会眼下正红火,再存一年看看。于是,我拿了300元的“回扣”,又拿了一张一万元存单,心里还喜滋滋的。 谁知,天有难测风云。1998年8月,淄川地区的30家基金会突然关门,全区2.7亿元的基金成了泡影,上万张存单成了废纸。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山东工人报》也披露了这一消息,听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焦点访谈》也要来……淄川政府的官员只好出面,在广播、电视中反复承诺,让储 ...
阳光常在 评论于 2014-12-17 16:23 蒲先和: 上当的人海了,到处都有。既然是注册公司,老百姓自然信任,出了问题,工商部门要承担责任。说的太对了。工商部门是干什么的?只管批条,不监管、不负责任,让骗子钻空子,让老百姓吃亏上当!往往是同着政府部门的大印、证件去的。太失信于民了。我们老年人投资理财一定 要跟儿女商量。万不可轻信其他人的游说,私自把自己的养老钱拿去投资那些所谓的高息理财产品。要不后悔就晚了。
淄博 韩秉祥
眼下,看着各地银行的拦储利息大战,我就想起九十年代我家那段理财“苦果”的亲历……
我家住农村,退休后看到农村办起来的基金会存款利息大,我就把积攒的五千元存了进去。一年后拿到900元利息(18%)。老伴也动了心,她把辛辛苦苦养猪积攒下的2000元拿出来说:“你也给俺存上吧!”我凑足了一万元又存进了基金会。
我知道,农村办起来的这些基金会是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的,主要是靠再放高利息贷款过日子,经不起风浪。到期后,我连忙去提本息,可是,基金会的服务员却“热情”地劝我转存,开始,我不同意,她说,如果你再存一年,现在就反馈给你300元,仍开一万元的存单……。
我经不住高利息的诱惑和“热情”劝说,心想,农村基金会眼下正红火,再存一年看看。于是,我拿了300元的“回扣”,又拿了一张一万元存单,心里还喜滋滋的。
谁知,天有难测风云。1998年8月,淄川地区的30家基金会突然关门,全区2.7亿元的基金成了泡影,上万张存单成了废纸。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山东工人报》也披露了这一消息,听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焦点访谈》也要来……淄川政府的官员只好出面,在广播、电视中反复承诺,让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