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城市大集”何去何从? 平安是福 评论于 2016-03-29 08:58 凡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留与不留,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确实不该留,就不能因为历史悠久,像保护文物一样去保护它。确实因为各方面的任素应保留下来,那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解决脏乱差等方面的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是管理部门要作为。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16-03-29 08:39 权衡利弊,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得失兼顾。 崂山老海0603 评论于 2016-03-29 07:23 大集应逐渐迁往郊区,让怀念大集的人们到那儿享受当年的快乐。市区应该主要靠超市!您看,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有哪个会有什么大集?顶多会有个较大的批发市场!东京、大阪等皆如此! 市内搞大集、农贸市场脏乱差且不说,难道要把整洁、游乐、方便、齐全的超市顶的门可罗雀吗?超市的发展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糖..糖 评论于 2016-03-28 20:30 任何事情都有反正两面性。像这城内大集,确实造成了交通拥堵问题、卫生不雅问题。但是,也的确方便了群众采购,游乐。如果加强人性化严格管理,市场规范,不造成交通拥堵,不影响市容,并不是非搬不可吧?附近居民嫌乱,真搬走了,就没有了周末的繁华了!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3-28 20:11 市集是乡村一景,也是千百年来的乡愁的沉淀,连市集也消灭了,乡村也就彻底消亡了。希望给市集留一席之地。超市、网上购物的确方便,但是,有些东西它们是代替不了市集的。比如,小手艺人需要有场地,比如农家有小量的蔬果需要叫卖,他们就需要市集。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3-28 20:03 (3)看他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我也不好意思讨价还价了。 我穿到身上试试,好使。向他道声谢谢,我就走了。是得谢谢他。我这件羽绒服是儿媳花500多元买的,拉链,修不好就一件废品了。天下三百六十行,看来少了那一行也不行啊!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3-28 20:01 (二)“不好使,下次你来,免费!“ 后边的位胖大搜等急了,她要修鞋。鞋带上的粘子不好使了。 “多少钱?” “一只四块?”于师傅一边答话,一边在修鞋,他的手在绾花一样,不到三分钟,两只鞋带修好了。胖大嫂递给他四元钱。 “8块!” “你这小青年,眨眼的工夫就8块,也太多了吧!” “我的大嫂,谢您夸奖,俺都56了!”于师傅赶紧擦了一下流下来的清鼻涕,“说好8块的!” 胖大嫂又递过来两元钱,“就这样吧,下次还找您修!”说完就走了。 于师傅,冲她背影苦笑着:“耍赖!不找我您找谁?” 于师傅说的也不假,10多年了,这小集上小修理的就独他一家,赶集的都认得他,他也熟识顾客。 于师傅干活,手巧干活麻利,钱来真容易,一副拉链4块,一双鞋最少8块。最多不超出10分钟。 我是最后一个修的,我和他聊了几句。我说:“明天可以休息了!”他说:“哪里话,休息谁给钱啊!现在集多,天天有集赶,有集赶就有钱挣。” 我的羽绒服右下摆拉链插片坏了。上一集我没有拿衣服,他给了我一个他自制的小铁片,叫我自己按上。我笨手笨脚没能按上。一会儿他修好了,安好插头,换了一个拉锁,要8块。我心里咯噔一下:“真是敢要!”看他冻得哆哆嗦 ...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3-28 19:53 【市集小景一】修拉链 ( 一) 脚下积雪咯吱咯吱响,脸上寒风嗖嗖扑面。一会就到了村西北角的小集。小集是10多年前设立的新集,是上世纪90年代末新设立,阴历2、7是集。平日集上人就不多,今儿雪天,就更少了,三桌就桌就请了。 在老地方,看到了刚到的于师傅。 “呵呵,于师傅,钱眼有火,您真风雨无阻啊!” “我用着钱,您用着我,哪能不来呢!” “就是,上次您给我那小东西,我没有按上,羽绒服还得您修啊!” 说话之间,他从三轮车上卸下了工具。他修理的都是拉链、扭扣、鞋、锁、眼镜之类的小物件,修理工具也极其简单。 看见于师傅来了,就有好几个人围拢过来,都是来修理东西的。于师在雪地里放下马扎,生意就开始了。 于师傅对我说:“你路近,先给路远的修吧!”我把羽绒服放到他三轮车上走了。我巡集转了一圈回来,羽绒服还原封没动。于师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和一东北女子,板着口舌。那女子发火了:“您修理的不好,还耍态度,您看我这拉半天拉不上,早晨上班我有功摆弄拉链吗?”于师傅从她手里拿过衣服,用钳子在拉链的下边嗖的夹了一下,说:“您这回试试!” 那女子一拉好使了,说道:“真虎隆人!” “不好使,下次你来, ... 乐天派 评论于 2016-03-28 19:30 历史在发展,不可能全保留下来;如果全保留下来,也就没有发展。集市也一样。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6-03-28 18:25 我认为“不能因为不雅观就搬迁啊,一个大集市,历史悠久、享誉周边成为一个特色、为现代化发展中保留一份淳朴、最实用的是丰富了济南及周边人民的生活。应加以改造升级,加强管理,及时清理垃圾。还应该顺应民意。
平安是福 评论于 2016-03-29 08:58 凡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留与不留,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确实不该留,就不能因为历史悠久,像保护文物一样去保护它。确实因为各方面的任素应保留下来,那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解决脏乱差等方面的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是管理部门要作为。
崂山老海0603 评论于 2016-03-29 07:23 大集应逐渐迁往郊区,让怀念大集的人们到那儿享受当年的快乐。市区应该主要靠超市!您看,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有哪个会有什么大集?顶多会有个较大的批发市场!东京、大阪等皆如此! 市内搞大集、农贸市场脏乱差且不说,难道要把整洁、游乐、方便、齐全的超市顶的门可罗雀吗?超市的发展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糖..糖 评论于 2016-03-28 20:30 任何事情都有反正两面性。像这城内大集,确实造成了交通拥堵问题、卫生不雅问题。但是,也的确方便了群众采购,游乐。如果加强人性化严格管理,市场规范,不造成交通拥堵,不影响市容,并不是非搬不可吧?附近居民嫌乱,真搬走了,就没有了周末的繁华了!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3-28 20:11 市集是乡村一景,也是千百年来的乡愁的沉淀,连市集也消灭了,乡村也就彻底消亡了。希望给市集留一席之地。超市、网上购物的确方便,但是,有些东西它们是代替不了市集的。比如,小手艺人需要有场地,比如农家有小量的蔬果需要叫卖,他们就需要市集。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3-28 20:03 (3)看他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我也不好意思讨价还价了。 我穿到身上试试,好使。向他道声谢谢,我就走了。是得谢谢他。我这件羽绒服是儿媳花500多元买的,拉链,修不好就一件废品了。天下三百六十行,看来少了那一行也不行啊!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3-28 20:01 (二)“不好使,下次你来,免费!“ 后边的位胖大搜等急了,她要修鞋。鞋带上的粘子不好使了。 “多少钱?” “一只四块?”于师傅一边答话,一边在修鞋,他的手在绾花一样,不到三分钟,两只鞋带修好了。胖大嫂递给他四元钱。 “8块!” “你这小青年,眨眼的工夫就8块,也太多了吧!” “我的大嫂,谢您夸奖,俺都56了!”于师傅赶紧擦了一下流下来的清鼻涕,“说好8块的!” 胖大嫂又递过来两元钱,“就这样吧,下次还找您修!”说完就走了。 于师傅,冲她背影苦笑着:“耍赖!不找我您找谁?” 于师傅说的也不假,10多年了,这小集上小修理的就独他一家,赶集的都认得他,他也熟识顾客。 于师傅干活,手巧干活麻利,钱来真容易,一副拉链4块,一双鞋最少8块。最多不超出10分钟。 我是最后一个修的,我和他聊了几句。我说:“明天可以休息了!”他说:“哪里话,休息谁给钱啊!现在集多,天天有集赶,有集赶就有钱挣。” 我的羽绒服右下摆拉链插片坏了。上一集我没有拿衣服,他给了我一个他自制的小铁片,叫我自己按上。我笨手笨脚没能按上。一会儿他修好了,安好插头,换了一个拉锁,要8块。我心里咯噔一下:“真是敢要!”看他冻得哆哆嗦 ...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3-28 19:53 【市集小景一】修拉链 ( 一) 脚下积雪咯吱咯吱响,脸上寒风嗖嗖扑面。一会就到了村西北角的小集。小集是10多年前设立的新集,是上世纪90年代末新设立,阴历2、7是集。平日集上人就不多,今儿雪天,就更少了,三桌就桌就请了。 在老地方,看到了刚到的于师傅。 “呵呵,于师傅,钱眼有火,您真风雨无阻啊!” “我用着钱,您用着我,哪能不来呢!” “就是,上次您给我那小东西,我没有按上,羽绒服还得您修啊!” 说话之间,他从三轮车上卸下了工具。他修理的都是拉链、扭扣、鞋、锁、眼镜之类的小物件,修理工具也极其简单。 看见于师傅来了,就有好几个人围拢过来,都是来修理东西的。于师在雪地里放下马扎,生意就开始了。 于师傅对我说:“你路近,先给路远的修吧!”我把羽绒服放到他三轮车上走了。我巡集转了一圈回来,羽绒服还原封没动。于师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和一东北女子,板着口舌。那女子发火了:“您修理的不好,还耍态度,您看我这拉半天拉不上,早晨上班我有功摆弄拉链吗?”于师傅从她手里拿过衣服,用钳子在拉链的下边嗖的夹了一下,说:“您这回试试!” 那女子一拉好使了,说道:“真虎隆人!” “不好使,下次你来, ...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6-03-28 18:25 我认为“不能因为不雅观就搬迁啊,一个大集市,历史悠久、享誉周边成为一个特色、为现代化发展中保留一份淳朴、最实用的是丰富了济南及周边人民的生活。应加以改造升级,加强管理,及时清理垃圾。还应该顺应民意。
市内搞大集、农贸市场脏乱差且不说,难道要把整洁、游乐、方便、齐全的超市顶的门可罗雀吗?超市的发展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穿到身上试试,好使。向他道声谢谢,我就走了。是得谢谢他。我这件羽绒服是儿媳花500多元买的,拉链,修不好就一件废品了。天下三百六十行,看来少了那一行也不行啊!
后边的位胖大搜等急了,她要修鞋。鞋带上的粘子不好使了。
“多少钱?”
“一只四块?”于师傅一边答话,一边在修鞋,他的手在绾花一样,不到三分钟,两只鞋带修好了。胖大嫂递给他四元钱。
“8块!”
“你这小青年,眨眼的工夫就8块,也太多了吧!”
“我的大嫂,谢您夸奖,俺都56了!”于师傅赶紧擦了一下流下来的清鼻涕,“说好8块的!”
胖大嫂又递过来两元钱,“就这样吧,下次还找您修!”说完就走了。
于师傅,冲她背影苦笑着:“耍赖!不找我您找谁?”
于师傅说的也不假,10多年了,这小集上小修理的就独他一家,赶集的都认得他,他也熟识顾客。
于师傅干活,手巧干活麻利,钱来真容易,一副拉链4块,一双鞋最少8块。最多不超出10分钟。
我是最后一个修的,我和他聊了几句。我说:“明天可以休息了!”他说:“哪里话,休息谁给钱啊!现在集多,天天有集赶,有集赶就有钱挣。”
我的羽绒服右下摆拉链插片坏了。上一集我没有拿衣服,他给了我一个他自制的小铁片,叫我自己按上。我笨手笨脚没能按上。一会儿他修好了,安好插头,换了一个拉锁,要8块。我心里咯噔一下:“真是敢要!”看他冻得哆哆嗦 ...
( 一) 脚下积雪咯吱咯吱响,脸上寒风嗖嗖扑面。一会就到了村西北角的小集。小集是10多年前设立的新集,是上世纪90年代末新设立,阴历2、7是集。平日集上人就不多,今儿雪天,就更少了,三桌就桌就请了。
在老地方,看到了刚到的于师傅。
“呵呵,于师傅,钱眼有火,您真风雨无阻啊!”
“我用着钱,您用着我,哪能不来呢!”
“就是,上次您给我那小东西,我没有按上,羽绒服还得您修啊!”
说话之间,他从三轮车上卸下了工具。他修理的都是拉链、扭扣、鞋、锁、眼镜之类的小物件,修理工具也极其简单。
看见于师傅来了,就有好几个人围拢过来,都是来修理东西的。于师在雪地里放下马扎,生意就开始了。
于师傅对我说:“你路近,先给路远的修吧!”我把羽绒服放到他三轮车上走了。我巡集转了一圈回来,羽绒服还原封没动。于师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和一东北女子,板着口舌。那女子发火了:“您修理的不好,还耍态度,您看我这拉半天拉不上,早晨上班我有功摆弄拉链吗?”于师傅从她手里拿过衣服,用钳子在拉链的下边嗖的夹了一下,说:“您这回试试!”
那女子一拉好使了,说道:“真虎隆人!”
“不好使,下次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