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教育孩子时,普通话和方言哪个更合适呢? 李旭东 评论于 2016-11-24 10:41 常言说得好:“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应该教育孩子说好普通话,将来走到什么地方和人便于交流。 月移花影 评论于 2016-11-24 10:14 标准一些的普通话最好,孩子在学校参加活动或者是上大学后面对天南地北的同学,讲方言会失去一些机会,还有参加面试什么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帮助自己树立信心。 张继利 评论于 2016-11-24 09:28 如果老人没有文化,不会普通话,用方言与孩子沟通也未尝不可,孩子会懂的方言的意思的,普通话的运用,孩子在学校会学好的。 乐天派 评论于 2016-11-24 09:16 当然是以普通话教学为好。但是,适当学点儿方言也不错;一是乡音不忘,二是知识面。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相声段子,加进一些方言,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孩子会说一些方言,在以后一家人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加进一些方言会增加乐趣,和谐气氛。 文藻 评论于 2016-11-24 08:38 说普通话最好,但也要会说方言 莲山令敏 评论于 2016-11-23 22:24 当然是普通话最好,现在开始推广普通话,也不晚,我看老人学习学习普通话!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11-23 21:44 【以前写过的帖子】 学习方言大有益处 我小孙子的婴儿期,是和我们在乡下度过的。他身处乡下,耳濡目染,全是乡村气息,听到的自然就是家乡的方言土语。 孙子一岁多点就开口说话了。那时,按照乡下的习惯,我们和孙子说的都是方言。到了两岁,他可以背简短的唐诗了,我们教他唐诗用的是普通话。为了教得准确,我特意买了带拼音的那种小册子。后来,他到城里上幼儿园了,和儿子、儿媳接触的时间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交流,大部是用普通话,有时也用方言。 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好,是地方味很浓的那种是普通话。比如,我们方言里声母没有“R”,所以,凡事和“R”有关是字,就读不准,出现“肉”“油”不分的现象。我说的普通话,有时也是声母、韵母、声调把握不准。今年,小孙子小学毕业了,暑假开学就是初中生了。现在,我和孙子说话,几乎不敢用普通话了,我一开口他就说我读音不准,不是给我纠正声母发音,就是给我纠正韵尾、声调。他有些不理解,问我:“您不是老师吗?普通话不标准啊!”我说:“我上学时刚刚开始推广普通话,学的不好。在乡下老师上课都不说普通话,只有语文老师读课文时才用普通话。不练习,自然就说 ... 情义2011 评论于 2016-11-23 20:55 我们国家推广普通话,有条件的应当尽量讲普通话,特别是年轻的父母要做出榜样。对于老人带孩子,不要勉强老人也一定教孩子讲普通话,即使学着讲也讲不好,还不如顺其自然。相信孩子在学校和父母那儿能学会。 jfwu_usa 评论于 2016-11-23 19:37 我认为语言是生存的工具,多几种生存工具没坏处。现在学校都教英语,不也为了以后适应社会生活吗。至于家长教孩子什么好,要因人而异。在外学普通话,在家用方言并无不可,但也不必强求。方言包含在乡情里,如果在家乡说普通话,往往会被乡亲见外。在外使用普通话,便于交流与沟通,二者相辅相成。况且方言也是种文化,丢弃岂不可惜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16-11-23 18:47 “方言是乡音,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也是一件好事。”孩子的可塑性特强。在家里可说方言,在学校可说普通话。 我们家的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几个第三代说的普通话非常好和准确。在家里用方言交流也很好。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怎么说话不行。关键是引导孩子好好学习,是正事。
月移花影 评论于 2016-11-24 10:14 标准一些的普通话最好,孩子在学校参加活动或者是上大学后面对天南地北的同学,讲方言会失去一些机会,还有参加面试什么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帮助自己树立信心。
乐天派 评论于 2016-11-24 09:16 当然是以普通话教学为好。但是,适当学点儿方言也不错;一是乡音不忘,二是知识面。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相声段子,加进一些方言,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孩子会说一些方言,在以后一家人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加进一些方言会增加乐趣,和谐气氛。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11-23 21:44 【以前写过的帖子】 学习方言大有益处 我小孙子的婴儿期,是和我们在乡下度过的。他身处乡下,耳濡目染,全是乡村气息,听到的自然就是家乡的方言土语。 孙子一岁多点就开口说话了。那时,按照乡下的习惯,我们和孙子说的都是方言。到了两岁,他可以背简短的唐诗了,我们教他唐诗用的是普通话。为了教得准确,我特意买了带拼音的那种小册子。后来,他到城里上幼儿园了,和儿子、儿媳接触的时间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交流,大部是用普通话,有时也用方言。 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好,是地方味很浓的那种是普通话。比如,我们方言里声母没有“R”,所以,凡事和“R”有关是字,就读不准,出现“肉”“油”不分的现象。我说的普通话,有时也是声母、韵母、声调把握不准。今年,小孙子小学毕业了,暑假开学就是初中生了。现在,我和孙子说话,几乎不敢用普通话了,我一开口他就说我读音不准,不是给我纠正声母发音,就是给我纠正韵尾、声调。他有些不理解,问我:“您不是老师吗?普通话不标准啊!”我说:“我上学时刚刚开始推广普通话,学的不好。在乡下老师上课都不说普通话,只有语文老师读课文时才用普通话。不练习,自然就说 ...
情义2011 评论于 2016-11-23 20:55 我们国家推广普通话,有条件的应当尽量讲普通话,特别是年轻的父母要做出榜样。对于老人带孩子,不要勉强老人也一定教孩子讲普通话,即使学着讲也讲不好,还不如顺其自然。相信孩子在学校和父母那儿能学会。
jfwu_usa 评论于 2016-11-23 19:37 我认为语言是生存的工具,多几种生存工具没坏处。现在学校都教英语,不也为了以后适应社会生活吗。至于家长教孩子什么好,要因人而异。在外学普通话,在家用方言并无不可,但也不必强求。方言包含在乡情里,如果在家乡说普通话,往往会被乡亲见外。在外使用普通话,便于交流与沟通,二者相辅相成。况且方言也是种文化,丢弃岂不可惜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16-11-23 18:47 “方言是乡音,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也是一件好事。”孩子的可塑性特强。在家里可说方言,在学校可说普通话。 我们家的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几个第三代说的普通话非常好和准确。在家里用方言交流也很好。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怎么说话不行。关键是引导孩子好好学习,是正事。
学习方言大有益处
我小孙子的婴儿期,是和我们在乡下度过的。他身处乡下,耳濡目染,全是乡村气息,听到的自然就是家乡的方言土语。
孙子一岁多点就开口说话了。那时,按照乡下的习惯,我们和孙子说的都是方言。到了两岁,他可以背简短的唐诗了,我们教他唐诗用的是普通话。为了教得准确,我特意买了带拼音的那种小册子。后来,他到城里上幼儿园了,和儿子、儿媳接触的时间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交流,大部是用普通话,有时也用方言。
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好,是地方味很浓的那种是普通话。比如,我们方言里声母没有“R”,所以,凡事和“R”有关是字,就读不准,出现“肉”“油”不分的现象。我说的普通话,有时也是声母、韵母、声调把握不准。今年,小孙子小学毕业了,暑假开学就是初中生了。现在,我和孙子说话,几乎不敢用普通话了,我一开口他就说我读音不准,不是给我纠正声母发音,就是给我纠正韵尾、声调。他有些不理解,问我:“您不是老师吗?普通话不标准啊!”我说:“我上学时刚刚开始推广普通话,学的不好。在乡下老师上课都不说普通话,只有语文老师读课文时才用普通话。不练习,自然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