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您有理财困惑吗? jfwu_usa 评论于 2017-01-15 16:30 我没本事理财,想学学 hbx 评论于 2017-01-08 08:27 我家投资理财的那段酸甜苦辣…… 《网》上看到:高息诱惑 血本无归的报道。我就想起前些年我家理财的那段酸甜苦辣…… 我家住农村,退休后看到农村办的基金会存款利息大,就把积攒的5千元钱存了进去。一年后,拿到9百元的利息(18%)。老伴也动了心,她把前些年养猪积攒下的2千元也拿出来,说:“也给俺存上吧!”我凑足了一万元又存了进去。 我也知道这些基金会是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主要是靠再放高利息贷款过日子。到期,我连忙去提本息,服务员“热情”劝我转存,开始,我不同意,她说,如果再存一年,现在就反馈给你3百元,开一万元的存单……。 我经不住高利息的诱惑,心想,受人劝,吃饱饭,再存一年看看。我拿了3百元的“回扣”,和一张1万元的存单,心里喜滋滋的。 谁知,天有难测风云。这年(1998) 8月,本地区的30家基金会突然关门,全区2.7亿元的基金成了泡影,上万张存单成了废纸。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报纸》也披露了这一消息,听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焦点访谈》也要来……当地政府只好出面,在广播、电视中承诺,让储户安定,让各基金会每年返还20%的储金,分5年还清…… 老伴风闻出了问题。就催我说:“俺那2千块钱可是养猪挣来的 ... 李旭东 评论于 2017-01-06 15:18 要学会自身理财,不应参与有些欺骗性组织的理财宣传,防止上当受骗。 侯从礼 评论于 2017-01-05 15:47 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 家网编辑刘畅 评论于 2017-01-05 10:44 乐天派: 我还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理财,期望在下一年家刊上见到理财方面的知识。您可以关注下一期《家》刊的财知道栏目,看看它是否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给我留言哦~ 家网编辑刘畅 评论于 2017-01-05 10:43 linyicn: 所谓的理财都是骗人的把戏!尤其理财公司骗人的几率非常大。 家网编辑刘畅 评论于 2017-01-05 10:36 喜乐长寿族: 2016年我买了一次几十天的 理财产品,小打小闹,比存款稍高一点点的利润,别的不干涉入。同意嘉言懿行 老师的意见,希望家网老师联系有关专家用浅显易懂的方式, ...咱2017年《家》刊的财知道栏目就可以符合您的要求了~ 家网编辑刘畅 评论于 2017-01-05 10:35 缔重究: 感谢家网对老年人的关心!您不理财,财不理您。但是如何理财,困惑着不少老年人。现在股市萎靡不振,银行存款利息少的可怜,不少老年人选择通过银行发行的理财产 ...您说的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理财时都会遇到,以前我们也经常探讨怎么理财的问题,可是似乎对大家并没有太有效的帮助,所以2017年《家》刊改版之后的财知道栏目根据真实案例,由银行的理财师让为大家讲解应该如何理财,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家网编辑刘畅 评论于 2017-01-05 10:28 laoxian19531120: 我,不是理财,似乎与高收益高风险也没一毛钱关系,可是,就是脱不了关系了,怎么办呢?您能讲得详细一点吗? 家网编辑刘畅 评论于 2017-01-05 10:25 烽火麒麟梦: 信托资管,保险,美元,基金 都会配置点您几乎涉及了大部分理财方式,是被推荐了买的,还是自己本身就对这些方式有些了解呢?
hbx 评论于 2017-01-08 08:27 我家投资理财的那段酸甜苦辣…… 《网》上看到:高息诱惑 血本无归的报道。我就想起前些年我家理财的那段酸甜苦辣…… 我家住农村,退休后看到农村办的基金会存款利息大,就把积攒的5千元钱存了进去。一年后,拿到9百元的利息(18%)。老伴也动了心,她把前些年养猪积攒下的2千元也拿出来,说:“也给俺存上吧!”我凑足了一万元又存了进去。 我也知道这些基金会是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主要是靠再放高利息贷款过日子。到期,我连忙去提本息,服务员“热情”劝我转存,开始,我不同意,她说,如果再存一年,现在就反馈给你3百元,开一万元的存单……。 我经不住高利息的诱惑,心想,受人劝,吃饱饭,再存一年看看。我拿了3百元的“回扣”,和一张1万元的存单,心里喜滋滋的。 谁知,天有难测风云。这年(1998) 8月,本地区的30家基金会突然关门,全区2.7亿元的基金成了泡影,上万张存单成了废纸。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报纸》也披露了这一消息,听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焦点访谈》也要来……当地政府只好出面,在广播、电视中承诺,让储户安定,让各基金会每年返还20%的储金,分5年还清…… 老伴风闻出了问题。就催我说:“俺那2千块钱可是养猪挣来的 ...
家网编辑刘畅 评论于 2017-01-05 10:44 乐天派: 我还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理财,期望在下一年家刊上见到理财方面的知识。您可以关注下一期《家》刊的财知道栏目,看看它是否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给我留言哦~
家网编辑刘畅 评论于 2017-01-05 10:36 喜乐长寿族: 2016年我买了一次几十天的 理财产品,小打小闹,比存款稍高一点点的利润,别的不干涉入。同意嘉言懿行 老师的意见,希望家网老师联系有关专家用浅显易懂的方式, ...咱2017年《家》刊的财知道栏目就可以符合您的要求了~
家网编辑刘畅 评论于 2017-01-05 10:35 缔重究: 感谢家网对老年人的关心!您不理财,财不理您。但是如何理财,困惑着不少老年人。现在股市萎靡不振,银行存款利息少的可怜,不少老年人选择通过银行发行的理财产 ...您说的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理财时都会遇到,以前我们也经常探讨怎么理财的问题,可是似乎对大家并没有太有效的帮助,所以2017年《家》刊改版之后的财知道栏目根据真实案例,由银行的理财师让为大家讲解应该如何理财,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网》上看到:高息诱惑 血本无归的报道。我就想起前些年我家理财的那段酸甜苦辣……
我家住农村,退休后看到农村办的基金会存款利息大,就把积攒的5千元钱存了进去。一年后,拿到9百元的利息(18%)。老伴也动了心,她把前些年养猪积攒下的2千元也拿出来,说:“也给俺存上吧!”我凑足了一万元又存了进去。
我也知道这些基金会是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主要是靠再放高利息贷款过日子。到期,我连忙去提本息,服务员“热情”劝我转存,开始,我不同意,她说,如果再存一年,现在就反馈给你3百元,开一万元的存单……。
我经不住高利息的诱惑,心想,受人劝,吃饱饭,再存一年看看。我拿了3百元的“回扣”,和一张1万元的存单,心里喜滋滋的。
谁知,天有难测风云。这年(1998) 8月,本地区的30家基金会突然关门,全区2.7亿元的基金成了泡影,上万张存单成了废纸。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报纸》也披露了这一消息,听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焦点访谈》也要来……当地政府只好出面,在广播、电视中承诺,让储户安定,让各基金会每年返还20%的储金,分5年还清……
老伴风闻出了问题。就催我说:“俺那2千块钱可是养猪挣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