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身份感”过重,您怎么看? 吕京蝈1949 评论于 2017-11-29 14:18 有本事多教出几个人才来,比拿学生家长来说事其不更好?! 快乐驿站 评论于 2017-11-29 10:54 竞选的是家长委员会,应该考虑有各方面的代表性,又要考虑水平、能力,最主要是有良好家风,家教有方的人最适合。如果是只把眼光放在这人是否“秀身份”上,就偏离方向了。 文藻 评论于 2017-11-29 10:19 这些年很多人的势利眼太严重啦!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17-11-29 09:06 身份不可忽视,过重则就错了。 仙公山人 评论于 2017-11-29 07:18 首先,从回答“家”网提的问题说起。“身份感”过重,肯定是不对的;每个人身边肯定有“身份感”过重的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身份感”过重的基本表现,概括地说,就是爱显摆。 每一个人,从没有出生就有了身份。出生之后,他的身份,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变化。身份是客观存在的,是谁也回避不了的。因此,人们有“身份感”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身份感”过重,就不对了。不对就不对在这个“过”字上。因为,什么事请都有一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是错误的。超过的程度,决定危害的程度。 所以,“身份感”可以有,但不能过重!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7-11-28 19:38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人人都会经历许多身份角色的转换。角色会改变,处境有起伏,那就像你可以更换很多件不同的衣服,并没有哪一件衣服能与真正的你等同。你若能在每一段经历中,越来越了解自己,活出本真的天性,绽放独特的天赋,那便容易胜任所选择的角色,让每一段经历都丰富而精彩。 于柏荣 评论于 2017-11-28 19:37 我认为,身份是暂时扮演的某个角色,暂时周旋的某种处境,它只相当于生命的外衣,原本潜能无限的生命,哪里是任何外衣能够限制的呢。无论什么样的角色经历,都有机会帮你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转换心态,需要的只是我们先放下只认衣服不认人的眼光。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7-11-28 18:42 提倡家庭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是对的。可是,竞选家长委员专门以学历和业绩为条件有点偏颇。这会在学生和家长中造成负面影响,毕竟高大帅是少数,会使个别家长和学生自卑。“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来回打洞”,“老子英雄儿好汉”是血统论,那些高大帅的家长不一定能教育出高质量的孩子。既然是竞选,那就多一些条件,比如:四德高尚、教子有方.....诸如此类等等。 zhouqm 评论于 2017-11-28 18:12 多此一举!这学校也忒不自信了,有本事多教出几个人才来,比拿学生家长来说事其不更好?! 纪慎言 评论于 2017-11-28 18:06 我觉得关键问题不是有“身份”的人们热衷于晒自己的身份让别人感受他们的身份感,也不在于没有所谓“身份”的人们说“葡萄太酸”,学校竞选的是家长委员会,是否有能力(包括思想道德修养高尚、品质优秀)有精力(包括体质健康,时间充裕)来尽“家务会”成员的义务。
快乐驿站 评论于 2017-11-29 10:54 竞选的是家长委员会,应该考虑有各方面的代表性,又要考虑水平、能力,最主要是有良好家风,家教有方的人最适合。如果是只把眼光放在这人是否“秀身份”上,就偏离方向了。
仙公山人 评论于 2017-11-29 07:18 首先,从回答“家”网提的问题说起。“身份感”过重,肯定是不对的;每个人身边肯定有“身份感”过重的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身份感”过重的基本表现,概括地说,就是爱显摆。 每一个人,从没有出生就有了身份。出生之后,他的身份,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变化。身份是客观存在的,是谁也回避不了的。因此,人们有“身份感”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身份感”过重,就不对了。不对就不对在这个“过”字上。因为,什么事请都有一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是错误的。超过的程度,决定危害的程度。 所以,“身份感”可以有,但不能过重!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7-11-28 19:38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人人都会经历许多身份角色的转换。角色会改变,处境有起伏,那就像你可以更换很多件不同的衣服,并没有哪一件衣服能与真正的你等同。你若能在每一段经历中,越来越了解自己,活出本真的天性,绽放独特的天赋,那便容易胜任所选择的角色,让每一段经历都丰富而精彩。
于柏荣 评论于 2017-11-28 19:37 我认为,身份是暂时扮演的某个角色,暂时周旋的某种处境,它只相当于生命的外衣,原本潜能无限的生命,哪里是任何外衣能够限制的呢。无论什么样的角色经历,都有机会帮你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转换心态,需要的只是我们先放下只认衣服不认人的眼光。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7-11-28 18:42 提倡家庭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是对的。可是,竞选家长委员专门以学历和业绩为条件有点偏颇。这会在学生和家长中造成负面影响,毕竟高大帅是少数,会使个别家长和学生自卑。“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来回打洞”,“老子英雄儿好汉”是血统论,那些高大帅的家长不一定能教育出高质量的孩子。既然是竞选,那就多一些条件,比如:四德高尚、教子有方.....诸如此类等等。
纪慎言 评论于 2017-11-28 18:06 我觉得关键问题不是有“身份”的人们热衷于晒自己的身份让别人感受他们的身份感,也不在于没有所谓“身份”的人们说“葡萄太酸”,学校竞选的是家长委员会,是否有能力(包括思想道德修养高尚、品质优秀)有精力(包括体质健康,时间充裕)来尽“家务会”成员的义务。
每一个人,从没有出生就有了身份。出生之后,他的身份,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变化。身份是客观存在的,是谁也回避不了的。因此,人们有“身份感”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身份感”过重,就不对了。不对就不对在这个“过”字上。因为,什么事请都有一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是错误的。超过的程度,决定危害的程度。
所以,“身份感”可以有,但不能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