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1. 首页
  2. 专题
  3. 本期话题
  4. 所有评论:属“羊”怎么了?

所有评论:属“羊”怎么了?

笠翁立仁
笠翁立仁 评论于
我认为民间流传的:“十羊九不全,一人坐殿前”、 “女子属羊,独守空房” 、“女属羊,克夫克爹又克娘”。羊年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容易孤寡,一生命苦多舛。但这些说法,特别经不起推敲。别说科学上不成立,就是封建迷信,也没这么迷信的。以占卜理论为例,人的命运得看四柱八字,看五行,相生相克、刑冲会合等,经过一系列精密计算,才能略窥一个人的命格趋势。羊年地支属未,八字里只占了一个字,也不能判断一个人的吉凶。从传统文化来看,羊在中华文化里,是一个很好的吉祥象征。羊与阳是谐音,三羊开泰就是三阳开泰,是句非常吉利的话。羊也是只吉利到不能再吉利的动物,怎么一到属相这里,羊只是一个符号,就成了孤寡不祥的象征呢?
一砾
一砾 评论于
我个人认为,迷信不可以,痴迷甚至到了害人害己的程度就更不应该。我是持反对态度。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对略有相信者也无可厚非。因为这个信的人,笃信。你不让他(她)信,就会堵堵的难受。甚至于一生都不快活。
至于属相相合与相克,有许多人就是自己说了算!现实中有不合的一辈子很好。相合的却有“火中取栗”以及“烫手的山芋”一般。
总之,不要棒打鸳鸯。相信爱,是对的。
落日云叟
落日云叟 评论于
感觉大家在这里留言都会深刻批判说这是封禁迷信、愚昧、糟粕......都会反对这种愚昧观点,我也反对这种老封建的迷信思想。但是大家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说的都是真心话吗?我觉得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大家都会一致反对,都会说不能信这个,但是这件事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是自己的儿女、子孙正在找对象、正好面临到这个问题呢?我们会真的不在乎吗?大家怎么看?
黄玉成
黄玉成 评论于
我对12生肖的见解
古圣贤对12生肖的选择,既有主体性,又有代表性。若以地壳运动创造生物世界的理念解读之,可能排除一迷信色彩。
在十二生肖中,是以与人类始祖同时期诞生、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恒温--哺乳动物为主:鼠、牛、虎、兔、马、羊、狗、猪。占三分之二。
如果说,古圣贤挑选八种中级恒温--哺乳动物具有“实用性”,其它四种单一性动物则着重于代表性:龙为中华民族图腾的本源,是地球上最早诞生的原始生物;蛇为唯一的冷血动物,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分布最广;鸡是唯一的高体温动物和恒温--卵生物种,既代表飞鸟,又代表家禽;猴是高级物种的代表,是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过渡类型。
十二生肖的两两配对,是“阴阳对立统一自然法则”的彰显。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领导班子、机关团体还是婚配,最理想的组合是刚柔相济,相反相成。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无不性情各异,却互不干扰。可谓情投意合。后来人对生肖婚姻组合的论述不断地复杂化,而且说法不一,显然是正常思维的演绎,与名利相关,不可信。
xinshan1945
xinshan1945 评论于
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早该仍进历史拉圾cui了,这都是抱有个人目的的人所为。信则亦无,不信则无。
潇洒出尘
潇洒出尘 评论于
说十羊九不全完全是不懂它的含义,这是因为慈禧当时被许多大臣不满,她又是属羊的,所以大家就用属相不好祸国殃民,引来的“十羊九不全”让人们反对慈禧。到现在还用属相来阻止儿女婚事就太愚蠢了,我许多朋友是属羊的,他们照样过的幸福美满。
喜乐长寿族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婚姻是缘分,两个人情投意合就是好婚配。
srb1941
srb1941 评论于
婚姻主要是随缘,封建迷信不可信。
asg234
asg234 评论于
这都是封建迷信,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妈妈经。我常给别人看喜日合年命,用事实破除迷信。农村最流行的属相不合是“大小端头昏”,大断头婚曰:羊鼠相逢一旦休,自古白马怕青牛,猛虎见蛇如刀断,猪见猿猴结冤仇,更鸡走狗不共鸣,龙见玉兔泪交流。小断头婚曰:老鼠兔儿不结亲,青牛见虎两个心,走狗不与蛇作伴,金鸡岂敢入马群,羊猴从来不见面,红猪怎敢跳龙门。这在八卦象书上叫“相穿”,也叫六合六不合。在现实生活中除个别的巧合之外,其余的一点都不准确。还有的说一个床上不卧两条龙,即龙蛇不合。可是我村有一对老夫妻,都八十岁了,儿女双全,好命的。十羊九不全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想了一下,我村有三个属羊的老妪,其中有一个好命的,一女四男,88岁寿终,老伴还在。一个中等的,一个苦命的,但都活了八九十岁。我常告知要合年命的人,千万不要相信属相,什么属相与什么属相都能结婚,没有合与不合。
快乐驿站
快乐驿站 评论于
这种封建迷信的东西,上一代人比较看重,到了我们这一代不太在意了,但是,多数人为孩子们的婚事还是要去找人算一算,如果属相不配也会阻拦,不过,还要看一对年轻人的感情,如果感情深了,父母是阻拦不下的。大学生自由恋爱的情侣,很少讲究这些的。社会在不断进步,整个社会看。这种封建糟粕越来越少了。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