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1. 首页
  2. 专题
  3. 本期话题
  4. 所有评论:“省漂族”来“吐吐槽”吧

所有评论:“省漂族”来“吐吐槽”吧

桃园愤青
桃园愤青 评论于
代友诉怨(旧作)

                           好友发来短信,
                          整理如下,谁能帮帮她呢?

                             生个儿郎喜洋洋,谁知爹娘不好当。
                             省吃俭用买楼房,南挑北拣娶新娘。
                             天天盼着当奶奶,生了孙子更加忙。
                             孙借她肚住九月,落地之后我是娘。
                             吃喝拉撒全得管,缝补浆洗穿衣裳。
                             脚不点地闲不住,没有时间上茅房。
                             孙子胖了儿媳胖,宽衣紧带是老娘。
                             满腹牢骚向谁发   只得向友诉愁肠。
山庄
山庄 评论于
要知是否漂,条件最重要。
子女有需要,必须去报道。
如果做不到,护心不能落。
假如不需要,主要看两条:
子女孝不孝,自己何喜好。
如若属前条,,自己寻烦恼。
若是健谈者,孤独无人聊。
我见街坊户,家住六楼高,
父漂家中来,夫妻上班去,
家中只一人,想念老乡亲。
楼高下楼难,出门不方便。
成里住不惯,还是返回安。
jzz
jzz 评论于
嗨!全是自己找的累。如果做了丁克族,该多清静啊!
半瓶茅台
半瓶茅台 评论于
在青岛市北区的体育街,与一个从东北来看外孙女的老兄闲聊,他也是一肚子的无奈。我说,俗话说“子孙自有子孙福,不为儿女做马牛”。他苦笑:“又有谁不在做马牛,你不是也在做马牛吗?”我无语。
英曼
英曼 评论于
老百姓:有困难,找警察!孩子们:有困难,找亲娘!老伴老伴:把“ 人—— 半 ” 分开了,真是无奈!为了亲情,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啊!
桃园愤青
桃园愤青 评论于
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儿子,儿子娶了媳妇盼孙子,儿子生的都是孙子。那时,我们的身体都还不错,就成了带孙子的专职保姆。
   多亏儿子都没有出省,就不用出省当漂族。小孙子在城里,我们得到城里去看孙子,受得累自然就多些。我们和亲家轮流去值班。那时,80多岁的痴呆岳母还在,岳母轮到我们家时,我就得在家里照顾岳母,妻子到城里去看孙子。这苦日子终于熬过去了。孙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从中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在育孙的几年里,我围绕育孙的话题产生了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写了出来,在家网上发博客,有的还在《老干部之家》和其他报刊上发表过,前前后后共有10多篇。我上初中时就梦想当作家。带孙子使我有了这意外收获,圆了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美梦。
   现在,孙子对我们的感情就是深,说话办事都向着我们。日子多了不见孙子面,我们就想得慌。大孙子上高二了,小孙子上初一了,看看孙子在长大,在进步,我就有点骄傲,觉得当年没有白受苦受累。俗话说得真对,过日子,过的就是孩子,有孩子才有乐趣,才有奔头。有时有了烦心事,想到了两个孙子,那不愉快就烟消云散了。
乐逍翁
乐逍翁 评论于
深有体会!社会变化产生了一大批‘漂爸’‘漂妈‘,真是无奈、苦闷、纠结、孤独、烦恼、甚至愤恨,有什么办法呢?为了亲情,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啊!这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吧。相信未来,会好的!
省经信委甲继祯
省经信委甲继祯 评论于
我虽非漂族,但也深深地体验了一把“隔代亲”。我家离幼儿园、中小学很近,儿辈又天天忙于工作、收入微薄、我和老伴就自然而然、心甘情愿地承担了带孙子、孙女的重担。这一带就将近20年。带孙辈虽是享“隔辈亲”天伦之乐,但也付出了许多的心力、财力。带孙辈实在艰辛,“隔辈亲”也真的不太好享。
桃园愤青
桃园愤青 评论于
几乎99%的爷奶都有带孙辈的经历。
我的一个同事王老师,独生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新疆考上了公务员,结婚了,生子了。老伴要到新疆伺候月子,看孙子。山东——新疆相距几千里,地域不同,气候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老伴自然不适应。王老师一人在家里学校上班,看着责任田,还要照顾年迈的父亲。他说半年不见妻子的面,就感到特别的孤独无奈。有一回,他看到屋檐下飞来飞去的那对燕子,都羡慕得流下了泪水。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漂流异地,其中的劳累、无奈是不可避免的。和儿女住久了就有矛盾。爷奶都说:孩子带大了,我们一天也不住儿女家。可是,这时间是漫长的,到上小学得9年的时间,有点难熬。
    都说我们老人,拖累了儿女,拖累了社会。我说虽然退休了老了(农民也在带孙之列),但是,我们带孙儿,就是帮助儿女积极工作,也就是支持社会。像我,那时,就是带工资的最贴心的保姆。带孙子,洗刷、做饭,我们也是在做贡献啊!都说:我们不能动 时,儿女孙子对我们有1/10也行。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爷奶有带孙儿辈的义务,但是在农村如果爷奶没有带孙子,这就成了儿女不积极赡养老人的理由。
四季草
四季草 评论于
哈哈,大过年的看见这题目,就生调侃的冲动。鄙人虽不是省漂族”,但亲朋好友中有几个是,感觉他们是幸福的。具体表现为:一、两口子亲死。多数老头守家老伴在儿女家,至少仨月见一面。久别胜新婚,几天的“假期”形影不离,人前总是含情脉脉的,就没见有抬杠的。二是亲情和友谊浓郁。儿女没孩子前,偶尔聚聚不咸不淡的。现在不得了了,回家一趟就带着水果来看我,神态像台湾同胞落叶归根似的。三是自豪。拉起在孩子家的生活,说起隔代人怎么的聪明绝顶,就流露出“太子老师”的神色。四是大器晚成。以前去京城或省城,都是住宾馆,叫出差。现在去,是去儿女家,叫长住。
<12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