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天气升温,您的运动健康吗?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22-08-15 18:08 运动和锻炼很有必要,我觉得这里有两点,一、要选对运动的项目,老年人做些柔和的运动,比如太极、走步等,不适宜踢毽子、单杠运动。二、要适量。以不劳累为宜。不要苦行僧,不要雷打不动。要因时因地,舒服时,心情好事,力度和强度大点。风天雪天休息,身体不适停止。 鱼荷相伴 评论于 2022-06-12 22:15 首先大家要明白:凡事都有度,过度了,好事也变成了坏事。像高血压,锻炼没问题,但不适宜剧烈活动,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做健身操,慢走都可以。像肥胖,你首先要搞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肥胖,然后对症下药,而且肥胖者也不适宜做激烈运动。至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迈开腿,管住嘴。锻炼的时候别忘记口袋里装一块糖,以防血糖太低发生危险。当然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做激烈运动。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分享。最后要说的是:大家一定听医生的话,不要盲目跟风,锻炼要讲究科学。 蓝色的海洋 评论于 2022-05-27 13:08 反而觉得浑身有劲,精神状态良好,吃饭香,睡觉好。我终于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并坚持了下来。因此,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个人的体质爱好健康状况都是有差异的,盲目的运动、盲目的跟风,就会损害身体。并不能百病都治。运动方式及运动量的大小还要以年龄、爱好、身体状况、居住环境、个人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定。一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不适合剧烈、对抗性强的运动,选择类似于走步、游泳等非剧烈运动方式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适合自己为好,这样的运动效果才能够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这样的运动方式不仅适合炎热的夏天,一年四季仍然适合。 蓝色的海洋 评论于 2022-05-27 13:07 我确立了游泳和走步的主要运动方式。 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从年轻时就喜爱篮球、游泳、爬山、单双杠,40岁以后又喜欢上了羽毛球、乒乓球、交谊舞、旅游。是运动给我带来了健康和欢乐,也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完成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照顾多次病重住院的母亲,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退休后,我仍每天坚持运动。现在如有一天没有运动,都会感觉像少了什么东西一样全身不舒服,两三天不运动身上的大梁(即:颈椎、胸椎、腰椎、膝盖、后背、肩颈)等处就开始酸痛、麻木。无奈,我只好不停的运动,从运动中寻找快乐,运动中结交好友,通过运动强身健体。至今已65岁的我没有“三高”。 回忆在确立游泳和走步为我的主项运动前,我也曾为怎么运动、每次运动多久探索了多年。运动过量和方式不对,曾多次反复造成我肩、背、腿、腰、手臂等关节和肌肉的拉伤酸痛,好几天甚至几个月都不能恢复正常。有的部位是几年都难以痊愈。影响过吃饭、睡眠、工作、家务。经过几年不断的总结摸索,是游泳和快步走,当我只要保持合适的运动量和时间,都让我尝到了甜头。感觉既舒服又得到了锻炼。我每天坚持游泳在1km左右,行走5000~7000步左右,全身一直没有任何不舒适感,反而觉得浑 ...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22-05-26 20:20 我的问题是,因为遗传和年轻时的工作压力大,生活不太注意等,从九十年代血压高,天天吃降压药控制,以后又波及到心脏不好,2020年发展为房颤。肯请编辑老师请专家帮助指导。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22-05-26 20:19 运动对身体大有好处,会让身体和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但是,也有个别人运动方法不当,给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我的体会是:锻炼,一要选准项目。二要长期坚持。三要练前热身。四要循序渐进。五要强度适量。六要平和心态。 我从一九六三年参加工作后,就坚持早起晨练,慢跑或走路,并跟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赵同志学练八段锦。一九七五年跟着一位高中生学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买了二十四拳的教学挂图,挂在办公室抽空就学。以后又分别学了多套杨氏,吴氏,陈氏,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剑,扇,刀,健身气功等。几十年来基本上是风雨无阻天天练拳,一九九八年成为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想学拳的朋友免费教学,义务为拳友们复制太极拳音乐磁带、U盘、内存卡。退休后担任老年体协太极拳协会主席,组织带领拳友们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受到各级领导和拳友们的好评和多项奖励。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单位门球队,担任裁判。还结识了一批舞友歌友。天天开心快乐。 虽然八十岁了,精气神还很好,腿不疼腰不酸。走路很有劲。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22-05-26 11:36 (接上贴)进行梳头,双手拍腿、腹、腰、胸、臂、肩、耳、头等“八拍”运动。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22-05-26 11:34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要做到动静相宜,不超负荷,不过量运动。在动与静的关系上,不少人存有误区。就拿走步来说吧,有的人信奉这是最好的运动,每天坚持走一万步,甚至几万步,结果事与愿违,累出了毛病;有的人则强调静养,并以乌龟为例,说明“静”的效益。其实,这都是缺乏科学精神,违背辩证思维的表现。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客观条件,在不同季节制订出相应的科学运动方案。具体到夏季天气升温后,与其他季节相比,就要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不管那种运动,都不要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和心跳过速。运动时间和项目,尽量选在早晨或者傍晚,做一些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以达到增加肌肉、强壮筋骨的目的。 我本人70岁以前,每天早晨参加1.5个小时广场集体晨练,包括打太极拳、舞剑以及走步和热身等项目。一年四季,基本上做到了雷打不动、一天不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感觉有些不适,便逐步减少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进入75岁后,我就不再参加集体晨练了,改为每天早晨居家晨练和下午遛弯,二者共计2个小时。早晨室内运动项目主要包括:自编哑铃操、徒手健身操、颈椎操、简易俯卧撑等。另外,在看电视的2个小时期间,还 ... 快乐驿站 评论于 2022-05-26 10:25 适量的运动有益健康,着已是多数老年人的共识,但仍有很多人做不到。有的人为了减肥,选择了强体力运动;有的人因为疾病,选择了某种运动项目;有的人因为年轻时的职业习惯,仍保持了不间断的运动。我觉得,一切运动都应视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我不赞成那种依据走路软件非要每天走上几千步、几万步的做法。我不赞成晨练,觉得睡了一宿觉,还没补充能量,这时候锻炼对身体肯定没好处。夏天锻炼,有条件的多游泳、洗海澡最好。 子豪启荣 评论于 2022-05-25 20:57 “运动治百病”是绝对正确的,这毋庸置疑。但是,运动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不同人的不同身体状况而异!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22-08-15 18:08 运动和锻炼很有必要,我觉得这里有两点,一、要选对运动的项目,老年人做些柔和的运动,比如太极、走步等,不适宜踢毽子、单杠运动。二、要适量。以不劳累为宜。不要苦行僧,不要雷打不动。要因时因地,舒服时,心情好事,力度和强度大点。风天雪天休息,身体不适停止。
鱼荷相伴 评论于 2022-06-12 22:15 首先大家要明白:凡事都有度,过度了,好事也变成了坏事。像高血压,锻炼没问题,但不适宜剧烈活动,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做健身操,慢走都可以。像肥胖,你首先要搞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肥胖,然后对症下药,而且肥胖者也不适宜做激烈运动。至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迈开腿,管住嘴。锻炼的时候别忘记口袋里装一块糖,以防血糖太低发生危险。当然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做激烈运动。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分享。最后要说的是:大家一定听医生的话,不要盲目跟风,锻炼要讲究科学。
蓝色的海洋 评论于 2022-05-27 13:08 反而觉得浑身有劲,精神状态良好,吃饭香,睡觉好。我终于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并坚持了下来。因此,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个人的体质爱好健康状况都是有差异的,盲目的运动、盲目的跟风,就会损害身体。并不能百病都治。运动方式及运动量的大小还要以年龄、爱好、身体状况、居住环境、个人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定。一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不适合剧烈、对抗性强的运动,选择类似于走步、游泳等非剧烈运动方式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适合自己为好,这样的运动效果才能够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这样的运动方式不仅适合炎热的夏天,一年四季仍然适合。
蓝色的海洋 评论于 2022-05-27 13:07 我确立了游泳和走步的主要运动方式。 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从年轻时就喜爱篮球、游泳、爬山、单双杠,40岁以后又喜欢上了羽毛球、乒乓球、交谊舞、旅游。是运动给我带来了健康和欢乐,也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完成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照顾多次病重住院的母亲,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退休后,我仍每天坚持运动。现在如有一天没有运动,都会感觉像少了什么东西一样全身不舒服,两三天不运动身上的大梁(即:颈椎、胸椎、腰椎、膝盖、后背、肩颈)等处就开始酸痛、麻木。无奈,我只好不停的运动,从运动中寻找快乐,运动中结交好友,通过运动强身健体。至今已65岁的我没有“三高”。 回忆在确立游泳和走步为我的主项运动前,我也曾为怎么运动、每次运动多久探索了多年。运动过量和方式不对,曾多次反复造成我肩、背、腿、腰、手臂等关节和肌肉的拉伤酸痛,好几天甚至几个月都不能恢复正常。有的部位是几年都难以痊愈。影响过吃饭、睡眠、工作、家务。经过几年不断的总结摸索,是游泳和快步走,当我只要保持合适的运动量和时间,都让我尝到了甜头。感觉既舒服又得到了锻炼。我每天坚持游泳在1km左右,行走5000~7000步左右,全身一直没有任何不舒适感,反而觉得浑 ...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22-05-26 20:20 我的问题是,因为遗传和年轻时的工作压力大,生活不太注意等,从九十年代血压高,天天吃降压药控制,以后又波及到心脏不好,2020年发展为房颤。肯请编辑老师请专家帮助指导。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22-05-26 20:19 运动对身体大有好处,会让身体和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但是,也有个别人运动方法不当,给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我的体会是:锻炼,一要选准项目。二要长期坚持。三要练前热身。四要循序渐进。五要强度适量。六要平和心态。 我从一九六三年参加工作后,就坚持早起晨练,慢跑或走路,并跟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赵同志学练八段锦。一九七五年跟着一位高中生学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买了二十四拳的教学挂图,挂在办公室抽空就学。以后又分别学了多套杨氏,吴氏,陈氏,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剑,扇,刀,健身气功等。几十年来基本上是风雨无阻天天练拳,一九九八年成为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想学拳的朋友免费教学,义务为拳友们复制太极拳音乐磁带、U盘、内存卡。退休后担任老年体协太极拳协会主席,组织带领拳友们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受到各级领导和拳友们的好评和多项奖励。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单位门球队,担任裁判。还结识了一批舞友歌友。天天开心快乐。 虽然八十岁了,精气神还很好,腿不疼腰不酸。走路很有劲。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22-05-26 11:34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要做到动静相宜,不超负荷,不过量运动。在动与静的关系上,不少人存有误区。就拿走步来说吧,有的人信奉这是最好的运动,每天坚持走一万步,甚至几万步,结果事与愿违,累出了毛病;有的人则强调静养,并以乌龟为例,说明“静”的效益。其实,这都是缺乏科学精神,违背辩证思维的表现。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客观条件,在不同季节制订出相应的科学运动方案。具体到夏季天气升温后,与其他季节相比,就要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不管那种运动,都不要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和心跳过速。运动时间和项目,尽量选在早晨或者傍晚,做一些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以达到增加肌肉、强壮筋骨的目的。 我本人70岁以前,每天早晨参加1.5个小时广场集体晨练,包括打太极拳、舞剑以及走步和热身等项目。一年四季,基本上做到了雷打不动、一天不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感觉有些不适,便逐步减少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进入75岁后,我就不再参加集体晨练了,改为每天早晨居家晨练和下午遛弯,二者共计2个小时。早晨室内运动项目主要包括:自编哑铃操、徒手健身操、颈椎操、简易俯卧撑等。另外,在看电视的2个小时期间,还 ...
快乐驿站 评论于 2022-05-26 10:25 适量的运动有益健康,着已是多数老年人的共识,但仍有很多人做不到。有的人为了减肥,选择了强体力运动;有的人因为疾病,选择了某种运动项目;有的人因为年轻时的职业习惯,仍保持了不间断的运动。我觉得,一切运动都应视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我不赞成那种依据走路软件非要每天走上几千步、几万步的做法。我不赞成晨练,觉得睡了一宿觉,还没补充能量,这时候锻炼对身体肯定没好处。夏天锻炼,有条件的多游泳、洗海澡最好。
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从年轻时就喜爱篮球、游泳、爬山、单双杠,40岁以后又喜欢上了羽毛球、乒乓球、交谊舞、旅游。是运动给我带来了健康和欢乐,也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完成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照顾多次病重住院的母亲,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退休后,我仍每天坚持运动。现在如有一天没有运动,都会感觉像少了什么东西一样全身不舒服,两三天不运动身上的大梁(即:颈椎、胸椎、腰椎、膝盖、后背、肩颈)等处就开始酸痛、麻木。无奈,我只好不停的运动,从运动中寻找快乐,运动中结交好友,通过运动强身健体。至今已65岁的我没有“三高”。
回忆在确立游泳和走步为我的主项运动前,我也曾为怎么运动、每次运动多久探索了多年。运动过量和方式不对,曾多次反复造成我肩、背、腿、腰、手臂等关节和肌肉的拉伤酸痛,好几天甚至几个月都不能恢复正常。有的部位是几年都难以痊愈。影响过吃饭、睡眠、工作、家务。经过几年不断的总结摸索,是游泳和快步走,当我只要保持合适的运动量和时间,都让我尝到了甜头。感觉既舒服又得到了锻炼。我每天坚持游泳在1km左右,行走5000~7000步左右,全身一直没有任何不舒适感,反而觉得浑 ...
我的体会是:锻炼,一要选准项目。二要长期坚持。三要练前热身。四要循序渐进。五要强度适量。六要平和心态。
我从一九六三年参加工作后,就坚持早起晨练,慢跑或走路,并跟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赵同志学练八段锦。一九七五年跟着一位高中生学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买了二十四拳的教学挂图,挂在办公室抽空就学。以后又分别学了多套杨氏,吴氏,陈氏,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剑,扇,刀,健身气功等。几十年来基本上是风雨无阻天天练拳,一九九八年成为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想学拳的朋友免费教学,义务为拳友们复制太极拳音乐磁带、U盘、内存卡。退休后担任老年体协太极拳协会主席,组织带领拳友们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受到各级领导和拳友们的好评和多项奖励。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单位门球队,担任裁判。还结识了一批舞友歌友。天天开心快乐。
虽然八十岁了,精气神还很好,腿不疼腰不酸。走路很有劲。
我本人70岁以前,每天早晨参加1.5个小时广场集体晨练,包括打太极拳、舞剑以及走步和热身等项目。一年四季,基本上做到了雷打不动、一天不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感觉有些不适,便逐步减少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进入75岁后,我就不再参加集体晨练了,改为每天早晨居家晨练和下午遛弯,二者共计2个小时。早晨室内运动项目主要包括:自编哑铃操、徒手健身操、颈椎操、简易俯卧撑等。另外,在看电视的2个小时期间,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