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怎么看主动接受子女“啃老”? 老年之友之小战友 评论于 2024-08-28 09:44 啃老葬送了孩子的前程!父母有实力的,三代吃不穷的可以,普通老百姓可就苦了。 wmchang 评论于 2024-08-24 09:20 各个家庭情况,子女情况,特别是经济状况,收入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什麽是啃老,怎么算啃老,要有明确的规定,精准的定性。一件事件,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后,再分析判断。简单的空谈,不深入了解实情,仅凭表面的现象,简单几句传言,就予结论,实不可取。 蓬莱gyl 评论于 2024-08-23 14:41 给孩子一定的帮助不算啃老 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第一是为了传宗接,或是“养儿防老”,往大的方面说是为了国家输送建设国家的人才。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有欢乐。才像个家。我们有四个孩子,两男两你女从小耐心教育,细心引导,真是体会跟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但是他们给我们增添快乐与希望。 我和老伴都有工资,两个儿子都是警察,有一个女儿是医院会计,一个女儿是工人。现在孙辈额都上班了,而且都有优厚的工资,家家都过得很幸福。 我家孩子都很懂事,非常孝顺。刚成家时年轻时都要买房、换房,就是单位分的房子也要花钱,孩子们工资少,所以父母帮他们渡过难关无可厚非。每个孩子买房或换房我们都给一些钱补助。在我看来,家庭是一个整体,子女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我们愿意在物质上给予子女支持。这不是啃老!现在我们都八十多岁了,退休在家,享受党给我们的晚年幸福生活。老拌喝的酒,我们常年吃海鲜,喝的茶,都是孩子送的,他们都不要钱。过生日,过年给我们买衣服还给红包,所以我们都收下,这是孩子的孝心。到过年前我们再给他们一万,这是爱心。我和老伴商量,我们两人一个月工资过万元,留下一些老本自己备用,余下的分给孩子 不用等着走了再给孩子。去年我摔伤了腿 ... 伊石 评论于 2024-08-18 21:48 可以给父母打工的方式让子女“啃老” 首先,如果子女年轻力壮,却不上班不创业,整日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社会上不务正业、吃喝玩乐,或整日宅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还要伸手向父母要钱,对这种典型的“啃老”方式,我一定不赞成。 但是,我们可以考虑以子女为父母打工的方式让子女“啃老”。在当前就业不景气的形势下,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在子女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父母年老身体又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顾的情况下,可以经过子女同意,暂时把他(她)留在身边,陪伴照顾父母,帮助做一些家务。父母可以付给子女固定或不固定的工资。这样,子女可以通过劳动自食其力,父母又能得到比找外人当保姆更方便更周到的服务。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24-08-18 19:58 中国的爹娘一辈子为儿女操心。不论穷富都去无私的帮助孩子们。有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说出了一个家风家教的问题。父母要用好的家风教育子女,尊老爱幼,全家和睦,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子女结婚后,买房、买车、第三代上学、结婚等等有大笔开支时,父母可以主动给予帮助。但是不能让子女养成不思进取,不好好干工作,大事小事都要向父母要钱的坏毛病,要培养成孝敬父母,知道感恩的孝子。 父母对子女的帮助要一视同仁,同时要留下自己的养老钱和急用钱,平时尽量不向子女要钱。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24-08-18 14:50 “啃老”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近些年来,网络等自媒体关于“啃老”的话题此起彼伏,莫衷一是,大有为“啃老族”喊冤叫屈,把“啃老”当成理所当然,属于现代时尚之风的趋势。在现实社会中,完全意义上的“啃老族”,实际是极少数。如果进行科学地统计调查,估计不会超过百分之四五。身心健康的成年人“啃老”,为人们所不齿。看一看我们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有几个人的子女属于“啃老族”。我的子女及孙辈孩子,没有一个“啃老”的。遇到买房、子女升学等花钱多的事项,没有向长辈伸手的,都是我和老伴主动资助。网络等自媒体的过度宣传,不可轻信。主动接受子女“啃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只要双方自愿,不是强制性的和过度性的,则无可厚非。相信我们国家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会创造出更多适合各种人才的就业机会,失业率会降至最低;通过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减轻家庭负担,促进个人的独立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24-08-18 14:48 接受不等同于支持,目的是为了让子女摆脱“啃老”窘境。“啃老”是指有一定的谋生能力,却主动放弃就业,赋闲在家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供养的生活状态。社会上出现一定数量的“啃老族”,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但主要的还是自身原因。作为痛爱关心孩子的父母,遇到这样的子女,既不能粗暴地指责干涉,也不能放任自流,更不应该简单地花钱了事。而是应该面对现实,静下心来和子女一起客观地分析原因,千方百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使自身的主观条件与既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有条件的父母,在体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是完全应该的。宋丹丹在小品中喜欢子女“啃老”的说法,不是支持子女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而是愿意帮助子女创业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和我一起晨练的一位拳友,夫妻二人都是退休教师,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他们的儿子夫妻双双下岗,几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在他们的支持下,儿子和儿媳自主创业,办起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小吃部,经营得红红火火,全家人乐不可支。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24-08-17 09:24 第二页 节”、我们过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时孩子都会送些礼物,这时一定不要推辞,推辞就扫了儿女行孝兴趣,长期推辞儿女可能就会忘记行孝这码事了。我们的做法是收下礼物夸儿女几句。我们有工资,不愁吃穿,我们也不需要肯儿女。我的做法是,日后想这法的,把钱回过去。,孩子都不傻,彼此心照不宣,其乐融融。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24-08-17 09:23 首页 必要的支援不算啃老 啃老一词起源于日本,日本部分青年,不参加工作,或者懒于工作,靠父母工资生活,于是就有老啃老一词。后来这种风气,在中国部分家庭流行起来,中国也有了啃老一说。 我们家不是大款富豪,就是啃也没有几两肉。我是40后,两个儿子,年过半百了,孙子也都20多岁了。孩子成家立业的时候我们很困难,缺的就是钱。如今,我有退休金,老伴买了养老保险,每月都有固定的经济来源,除去吃穿看病,月月有剩余。孩子们是上班一族,也有比较固定的经济收入。孩子成家立业后,从来没有主动向我们要钱、借钱,不是主动啃老的那种后代。 俗话说:“分开的日子,各家的财。”但是,我也不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当儿子有事的时候,比如买车、换楼、装修房子、孙子升学,我们都会主动掏钱给予支持。 这些都是正经事,我觉得这不叫啃老。再说了,钱存在银行不洞就是死钱,百年之后剩下的钱都是留给后代的,当好人不如趁早当,活着时早些给孩子点,双方都风光。 在支援孩子的问题上,我觉得应该本照如下几条原则。1、自己必须留有老本,资金不能一锅端。2、必须一碗水端平,避免子女之间引起误会,虽然支出不一定数字公开。支援是一定要说明理由。3、春节、端午、中秋“三大 ...
wmchang 评论于 2024-08-24 09:20 各个家庭情况,子女情况,特别是经济状况,收入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什麽是啃老,怎么算啃老,要有明确的规定,精准的定性。一件事件,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后,再分析判断。简单的空谈,不深入了解实情,仅凭表面的现象,简单几句传言,就予结论,实不可取。
蓬莱gyl 评论于 2024-08-23 14:41 给孩子一定的帮助不算啃老 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第一是为了传宗接,或是“养儿防老”,往大的方面说是为了国家输送建设国家的人才。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有欢乐。才像个家。我们有四个孩子,两男两你女从小耐心教育,细心引导,真是体会跟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但是他们给我们增添快乐与希望。 我和老伴都有工资,两个儿子都是警察,有一个女儿是医院会计,一个女儿是工人。现在孙辈额都上班了,而且都有优厚的工资,家家都过得很幸福。 我家孩子都很懂事,非常孝顺。刚成家时年轻时都要买房、换房,就是单位分的房子也要花钱,孩子们工资少,所以父母帮他们渡过难关无可厚非。每个孩子买房或换房我们都给一些钱补助。在我看来,家庭是一个整体,子女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我们愿意在物质上给予子女支持。这不是啃老!现在我们都八十多岁了,退休在家,享受党给我们的晚年幸福生活。老拌喝的酒,我们常年吃海鲜,喝的茶,都是孩子送的,他们都不要钱。过生日,过年给我们买衣服还给红包,所以我们都收下,这是孩子的孝心。到过年前我们再给他们一万,这是爱心。我和老伴商量,我们两人一个月工资过万元,留下一些老本自己备用,余下的分给孩子 不用等着走了再给孩子。去年我摔伤了腿 ...
伊石 评论于 2024-08-18 21:48 可以给父母打工的方式让子女“啃老” 首先,如果子女年轻力壮,却不上班不创业,整日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社会上不务正业、吃喝玩乐,或整日宅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还要伸手向父母要钱,对这种典型的“啃老”方式,我一定不赞成。 但是,我们可以考虑以子女为父母打工的方式让子女“啃老”。在当前就业不景气的形势下,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在子女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父母年老身体又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顾的情况下,可以经过子女同意,暂时把他(她)留在身边,陪伴照顾父母,帮助做一些家务。父母可以付给子女固定或不固定的工资。这样,子女可以通过劳动自食其力,父母又能得到比找外人当保姆更方便更周到的服务。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24-08-18 19:58 中国的爹娘一辈子为儿女操心。不论穷富都去无私的帮助孩子们。有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说出了一个家风家教的问题。父母要用好的家风教育子女,尊老爱幼,全家和睦,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子女结婚后,买房、买车、第三代上学、结婚等等有大笔开支时,父母可以主动给予帮助。但是不能让子女养成不思进取,不好好干工作,大事小事都要向父母要钱的坏毛病,要培养成孝敬父母,知道感恩的孝子。 父母对子女的帮助要一视同仁,同时要留下自己的养老钱和急用钱,平时尽量不向子女要钱。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24-08-18 14:50 “啃老”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近些年来,网络等自媒体关于“啃老”的话题此起彼伏,莫衷一是,大有为“啃老族”喊冤叫屈,把“啃老”当成理所当然,属于现代时尚之风的趋势。在现实社会中,完全意义上的“啃老族”,实际是极少数。如果进行科学地统计调查,估计不会超过百分之四五。身心健康的成年人“啃老”,为人们所不齿。看一看我们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有几个人的子女属于“啃老族”。我的子女及孙辈孩子,没有一个“啃老”的。遇到买房、子女升学等花钱多的事项,没有向长辈伸手的,都是我和老伴主动资助。网络等自媒体的过度宣传,不可轻信。主动接受子女“啃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只要双方自愿,不是强制性的和过度性的,则无可厚非。相信我们国家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会创造出更多适合各种人才的就业机会,失业率会降至最低;通过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减轻家庭负担,促进个人的独立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24-08-18 14:48 接受不等同于支持,目的是为了让子女摆脱“啃老”窘境。“啃老”是指有一定的谋生能力,却主动放弃就业,赋闲在家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供养的生活状态。社会上出现一定数量的“啃老族”,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但主要的还是自身原因。作为痛爱关心孩子的父母,遇到这样的子女,既不能粗暴地指责干涉,也不能放任自流,更不应该简单地花钱了事。而是应该面对现实,静下心来和子女一起客观地分析原因,千方百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使自身的主观条件与既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有条件的父母,在体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是完全应该的。宋丹丹在小品中喜欢子女“啃老”的说法,不是支持子女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而是愿意帮助子女创业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和我一起晨练的一位拳友,夫妻二人都是退休教师,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他们的儿子夫妻双双下岗,几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在他们的支持下,儿子和儿媳自主创业,办起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小吃部,经营得红红火火,全家人乐不可支。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24-08-17 09:24 第二页 节”、我们过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时孩子都会送些礼物,这时一定不要推辞,推辞就扫了儿女行孝兴趣,长期推辞儿女可能就会忘记行孝这码事了。我们的做法是收下礼物夸儿女几句。我们有工资,不愁吃穿,我们也不需要肯儿女。我的做法是,日后想这法的,把钱回过去。,孩子都不傻,彼此心照不宣,其乐融融。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24-08-17 09:23 首页 必要的支援不算啃老 啃老一词起源于日本,日本部分青年,不参加工作,或者懒于工作,靠父母工资生活,于是就有老啃老一词。后来这种风气,在中国部分家庭流行起来,中国也有了啃老一说。 我们家不是大款富豪,就是啃也没有几两肉。我是40后,两个儿子,年过半百了,孙子也都20多岁了。孩子成家立业的时候我们很困难,缺的就是钱。如今,我有退休金,老伴买了养老保险,每月都有固定的经济来源,除去吃穿看病,月月有剩余。孩子们是上班一族,也有比较固定的经济收入。孩子成家立业后,从来没有主动向我们要钱、借钱,不是主动啃老的那种后代。 俗话说:“分开的日子,各家的财。”但是,我也不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当儿子有事的时候,比如买车、换楼、装修房子、孙子升学,我们都会主动掏钱给予支持。 这些都是正经事,我觉得这不叫啃老。再说了,钱存在银行不洞就是死钱,百年之后剩下的钱都是留给后代的,当好人不如趁早当,活着时早些给孩子点,双方都风光。 在支援孩子的问题上,我觉得应该本照如下几条原则。1、自己必须留有老本,资金不能一锅端。2、必须一碗水端平,避免子女之间引起误会,虽然支出不一定数字公开。支援是一定要说明理由。3、春节、端午、中秋“三大 ...
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第一是为了传宗接,或是“养儿防老”,往大的方面说是为了国家输送建设国家的人才。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有欢乐。才像个家。我们有四个孩子,两男两你女从小耐心教育,细心引导,真是体会跟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但是他们给我们增添快乐与希望。
我和老伴都有工资,两个儿子都是警察,有一个女儿是医院会计,一个女儿是工人。现在孙辈额都上班了,而且都有优厚的工资,家家都过得很幸福。
我家孩子都很懂事,非常孝顺。刚成家时年轻时都要买房、换房,就是单位分的房子也要花钱,孩子们工资少,所以父母帮他们渡过难关无可厚非。每个孩子买房或换房我们都给一些钱补助。在我看来,家庭是一个整体,子女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我们愿意在物质上给予子女支持。这不是啃老!现在我们都八十多岁了,退休在家,享受党给我们的晚年幸福生活。老拌喝的酒,我们常年吃海鲜,喝的茶,都是孩子送的,他们都不要钱。过生日,过年给我们买衣服还给红包,所以我们都收下,这是孩子的孝心。到过年前我们再给他们一万,这是爱心。我和老伴商量,我们两人一个月工资过万元,留下一些老本自己备用,余下的分给孩子 不用等着走了再给孩子。去年我摔伤了腿 ...
首先,如果子女年轻力壮,却不上班不创业,整日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社会上不务正业、吃喝玩乐,或整日宅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还要伸手向父母要钱,对这种典型的“啃老”方式,我一定不赞成。
但是,我们可以考虑以子女为父母打工的方式让子女“啃老”。在当前就业不景气的形势下,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在子女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父母年老身体又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顾的情况下,可以经过子女同意,暂时把他(她)留在身边,陪伴照顾父母,帮助做一些家务。父母可以付给子女固定或不固定的工资。这样,子女可以通过劳动自食其力,父母又能得到比找外人当保姆更方便更周到的服务。
父母对子女的帮助要一视同仁,同时要留下自己的养老钱和急用钱,平时尽量不向子女要钱。
节”、我们过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时孩子都会送些礼物,这时一定不要推辞,推辞就扫了儿女行孝兴趣,长期推辞儿女可能就会忘记行孝这码事了。我们的做法是收下礼物夸儿女几句。我们有工资,不愁吃穿,我们也不需要肯儿女。我的做法是,日后想这法的,把钱回过去。,孩子都不傻,彼此心照不宣,其乐融融。
必要的支援不算啃老
啃老一词起源于日本,日本部分青年,不参加工作,或者懒于工作,靠父母工资生活,于是就有老啃老一词。后来这种风气,在中国部分家庭流行起来,中国也有了啃老一说。
我们家不是大款富豪,就是啃也没有几两肉。我是40后,两个儿子,年过半百了,孙子也都20多岁了。孩子成家立业的时候我们很困难,缺的就是钱。如今,我有退休金,老伴买了养老保险,每月都有固定的经济来源,除去吃穿看病,月月有剩余。孩子们是上班一族,也有比较固定的经济收入。孩子成家立业后,从来没有主动向我们要钱、借钱,不是主动啃老的那种后代。
俗话说:“分开的日子,各家的财。”但是,我也不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当儿子有事的时候,比如买车、换楼、装修房子、孙子升学,我们都会主动掏钱给予支持。
这些都是正经事,我觉得这不叫啃老。再说了,钱存在银行不洞就是死钱,百年之后剩下的钱都是留给后代的,当好人不如趁早当,活着时早些给孩子点,双方都风光。
在支援孩子的问题上,我觉得应该本照如下几条原则。1、自己必须留有老本,资金不能一锅端。2、必须一碗水端平,避免子女之间引起误会,虽然支出不一定数字公开。支援是一定要说明理由。3、春节、端午、中秋“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