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慎言: 还是在部队那会儿的故事:那时候在部队经常开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除了前面说的那个老兵偷了东西再送回来之类的“活学活用”例子之外,最多的是“舍小家为大家 ...
军事发烧友: 老前辈,您在哪个部队当过兵?
提交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我可是从小都没见过这么血腥的场面,当时就吓得往厕所跑,蹲了半天。真体会到了吓得拉裤子的感觉了。
一直等到外面没有声音了,才跑回家。
听了老师讲四旧,我放学到家就翻腾起俺家堂屋后墙西角那个五斗橱。一年级暑假时,我曾在那里头掏出一本破烂不堪的《牛郎织女》来啃读。听奶奶讲了里面的故事,奶奶帮我了解了书的大概内容。因此,我认为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鬼神、迷信的东西,是旧文化。我就决定把这书去交给老师。我还捞出那橱底下搁的爷爷过年上供用的小碟子,我知道了过年上供祭神更是封建迷信,是旧风俗。所以,我都把那些小碟子拿到院子的槐树底下的那个大方块石台上,在水盆里刷洗干净,准备交到学校去。奶奶叫我留下大一点的当菜盘儿,我说这些上供的东西都不能留。于是我在那本《牛郎织女》破烂书上摞了一摞小蝶儿,搬腾着带到了学校。班主任老师一一进行了登记,都在班上表扬,谁谁谁交了什么什么。我像完成了一个革命任务似的,心里轻松了许多,感觉自己在破旧立新中当了闯将。
后来那些东西也不知都弄哪去了。再后来过年时,慢慢地又有人家上起供来了。而俺家,爷爷却再也捞不着上供了,让我那回一下子给彻底地端了窝儿了。哈哈,文革后,弟弟就常拿那事笑话我。
大家纷纷贴出更改名字的声明。尤其是出身不好的同学,更是该的邪乎,有的连姓也改了。有一个同学姓杨。改名叫‘要革命’并帮弟弟改为‘要造反’。
以证明革命造反的坚决!
文革前我在河南工作。1966年我和县委的同志一起在吕庄蹲点,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们看见成队的学生打着红旗由南向北搞大串联。很快听说县一中的学生成立了红色革命造反司令部,我们几个人一同回机关看看。走进人委(县政府)大门,看见影背墙上白纸黑字写着“砍树杀神”四个大字和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再向里走看见伙房门前三抱粗的大柳树被砍倒了,咱是外地干部,不知道这棵柳树有什么神气,也没敢多问。后来见伙房的管理员找人把柳树截成了好几段,还做了两个很大的菜墩。但是从此吃中午饭时,再也没有大柳树的阴凉了。
忠字化是在1968年夏天开始的,秋天我随县生产指挥部组织的参观团到南乐县高堡公社学习,整个公社各个大队除了所有的墙壁上写满忠字化的大标语、拦路横标语外,社员用不同颜色碎碗片在门口的墙上镶嵌成忠字,铺的席上用红色的秫秸皮编成红色的忠字,红纸剪成忠字贴在屋内墙上,窗户上。。。。。。回来后单位的革命领导小组让我搞单位的忠字化。9月初我二孩子出生后也捞不着照顾爱人坐月子。早饭后我就去把两扇铁大门用漆描绘《旭日东升》,是红太阳和海水图案,12点后我回到家里,一看我爱人躺在床上哭了。她说我走后,孩子的姨(15岁)就领着大孩子出去玩了,自己早就很饿了。我马上跑到街上买了半斤粮票的面托子(平锅煎的油条),让她喝着开水吃下去了。到现在想起这事就觉着对不起她。最近又提起这事,她笑着说,一个月子里,小二的奶水都不够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