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日记(2):田间地头学毛著
1966年10月2日
十几天的写语录工作结束了,回忆这几天的生活,觉得紧张,愉快而有意义。
今天下午我们就要离校了,下一阶段将是三十天的秋假生活。怎样度过假期呢?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走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毛主席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作标准呢?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在学校里,我们口头上愿意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但是否真正能和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呢?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假期就是很好的考验。
我坚决做到一学,二用,三宣传。一学: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十六条和社论。像32111钻井队那样,把毛主席的指示印在脑海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二用: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在用字上下功夫,假期中最根本的一点要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地进行劳动锻炼,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三宣传: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十六条。坚决像刘英俊那样热情宣传最高指示,坚持做到在地头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语录和各种报刊。
1966年10月9日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毛泽东
今天,队里开始刨花生。通过一天的劳动,我觉得社员们的思想觉悟真有了空前的提高。刨花生前,全队先开会讨论了不吃花生,增产节约的问题。广大贫下中农说得好:“吃几个花生,看起来是小事,但我们大家都不吃,节约出来就是很大的数量,就可以用来支援国家建设。”
这时,经过小队学习毛著辅导员的同意,我给大家读了一段关于勤俭建国的《语录》,毛主席说:“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方针。”大家听了以后,都说毛主席说得对,我们坚决照毛主席的话去做。
1966年10月10日
今天和大家在地头一起学习《愚公移山》。同时,在《大众日报》上找了几篇关于战胜干旱,种足种好小麦的文章念给社员们听。读完后,又简单的讲了《愚公移山》的历史背景,接着大家讨论了几分钟。有一个贫农社员说:“愚公能搬山,我们还能连麦子种不上!”还有的说:“别的地方抗旱种麦,还能种足种好,我们不用抗旱,就更没有问题了!”
通过这一次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广大贫下中农最爱读毛主席的书。他们学一点,用一点,是武装自己的头脑,决不是武装自己的嘴巴。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编后话:以上3篇日记,主要记述秋假期间,在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情况。其中,第一篇提到的“写语录”,是指在本校和应邀到工厂、车站、农村往墙上书写毛主席语录。当时,从学校、农村,到厂矿、企事业单位,普遍在显眼处的墙上制作出许许多多语录牌。大的长四五米,宽二三米,小的高一米多,宽六七十厘米。制作时,先用石灰抹平并加工上精致的边框。然后,用油漆分别把边框和牌面涂成鲜艳的绿色和大红色。这些都是由瓦匠和群众完成的。而写语录则难度比较大,要求必须用黄色油漆书写宋体、仿宋、黑体等美术字,而且在排版、设计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所以,这项工作一般是由教师和中学生来完成。一块语录牌写完后,远远望去红底黄字,大方端庄,鲜艳夺目,极大地烘托了文革的热烈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