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日记(3):假期农村文革纪实
1966年10月12日
今天晚上,在全体党团员大会上,村党支部负责同志传达了区上关于响应林彪同志号召,深入开展阶级斗争的会议精神。接着研究了对一个富农分子的斗争问题。
该富农分子一贯不老实,他的闺女经常骂人,经常打击积极分子,挑拨离间。今天,她把母亲扶到地里抖擞花生(把刨起来的花生墩上的泥土去掉的一道工序)。大家都自觉地不吃花生,她却捧了一捧扔到母亲面前,生气地说:“吃吧,使劲地吃!”广大贫下中农见到这种情况,极为不满。全体到会的同志一致认为,对于这种现象要进行坚决的斗争。
同志们马上开始写大字报,一会儿,便写了三四十张。有的同志从家里拿来了浆糊,大家一起动手,连夜贴到了大街上。
这次活动,我再一次看到,现在农村的政治空气和以前不一样了。同志们说得好,有反复,我们就要斗争。没有工作组,我们照样搞文化大革命。
1966年10月13日
苦,没有什么可怕的,怕的是自己有懒惰思想。艰苦的工作,初看起来有点怕,但只要有勇气,勤劳勇敢,困难就会很快被克服,这时苦就变成了甜。假期中,首先遇到的是比在学校中重几倍的体力劳动。初看起来是十分艰苦的,但用力地干上几天,便觉得没有什么艰苦可言,反而觉得愉快幸福,这就是苦变成了甜。
晚上,对昨天大字报批判的富农分子一家进行了游街批斗。
编后话:这两篇日记记述秋假期间参加写大字报情况和劳动体会。当时农村属于文革初期,主要是学毛著,宣传发动以及批斗“地富反坏”等内容。日记中关于拉富农分子游街的情节没有详细记录,但那天晚上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深。
那是一个秋深风高月黑的夜晚,大约下午六七点钟,全村便一片漆黑。那时,村里还没有电,只有家家户户的窗户纸上闪烁着星星点点,昏暗的油灯光线。白天,人们看到大街上那些极具蛊惑力的大字报后,红卫兵们义愤填膺,决定对那名富农分子进行游街示众。
于是,几名领头的红卫兵立即把富农夫妻和他们的女儿一起拉到大街上,每人给戴上一顶高高的纸帽子,胸前挂着坏分子的大牌子。由几名红卫兵押送着,走在队伍最前面。后面则是由全村青年和中小学生组成的红卫兵队伍。人人臂带袖章,手举纸质彩色小旗,嘴里齐声高呼“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把牛鬼蛇神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打倒富农分子王×××!”等口号。队伍沿着崎岖不平的大街小巷,转遍了全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当时,那名被斗的富农夫妻均已60多岁,几次摔倒在地,都被拉起后,仍然强迫低头弯腰,步履踉跄地跟随队伍前行。
这名王姓富农是我们村5户地富分子中的一户。土改时,全村王姓只有七户人家。他们有一个“不置山岚(林)”的共同家训,有一种“钱够了块(元)就攒起来”的习俗,旨在让家人养成勤劳节俭习惯,以省下钱来购置土地房产。结果,7户人家中,有3户被划为富农。
由于文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原定30天的秋假,只过了十几天,我们便又被召集回校。所以后来造反,破四旧等活动便没有参加。后来才知道,在破四旧运动中,家家户户的家谱、字画、古书等均被付之一炬。家具上的铜制饰件,房顶上的鸟兽造型等等,都被当作四旧,惨遭破坏。我们家祖传的一对胰子(肥皂)盒,盒盖上的大红双喜字,也被涂上了黑色的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