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日记(4):以见到毛主席为荣
1966年10月20日
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学习。最近,从报纸上看到东北机器制造厂尉凤英同志的模范事迹,极为感动。她真不愧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我一定要好好向她学习。学习她:
(1) 在大是大非面前想一想,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2)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想一想,怎样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
(3) 纪律涣散时,想一想,维护集体主义,不犯自由主义;
(4) 听到别人批评时,想一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 取得成绩时,想一想,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尉凤英同志曾11次见到过毛主席,但她从不以此炫耀自己。这是多么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啊!
我们的代表见到了毛主席,我们也感到无限幸福。10月18日,我们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第四次(注:后来加上国庆节接见,这次为第5次)接见了150万革命小将,我们的代表见到了毛主席,我也感到无限幸福。
向英雄的“长征红卫队”致敬。由大连海运学院19名青少年组成的“长征红卫队”,长途跋涉两千余里,步行到达了文化大革命的心脏——北京,见到了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闯,真不愧为英雄的革命小将。我们就是要向他们学习,发扬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你们跨过了万水千山,
长途跋涉两千余里,
来到了毛主席身边!
困难在你们面前
偷偷溜走,
高山向你们默默低头!
你们是革命的小将,
是红军的后代,
向着太阳,前进!前进!
编后话:以上3篇日记,记述的内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见到毛主席为荣。第1篇:“尉凤英同志曾11次见到过毛主席,但她从不以此炫耀自己。这是多么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啊!”第2篇:“我们的代表见到了毛主席,我也感到无限幸福。”第3篇:“长途跋涉两千余里,步行到达了文化大革命的心脏——北京,见到了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不难看出,日记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全国青少年学生渴望见到伟大领袖的共同心声!
到北京见毛主席,是从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1次接见红卫兵开始的。首先是选派代表,乘坐车船,后来有的红卫兵自发提出学红军长征,不坐车船,徒步串连,得到了中央大力赞扬和支持。大连海运学院“长征红卫队”就是当时报刊、广播中宣传推广的典型。
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为什么却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如此的顶礼膜拜,那样的迷信追捧呢?现在回想起来,仍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文化大革命从最初的彻底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到揪出“彭、罗、陆、杨反党集团”,直至打倒隐藏在党内的“刘、邓、陶资产阶级司令部”;从开始的文化艺术批判,到“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破四旧、立四新”,到“向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夺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疾风暴雨般的席卷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