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日记(17):到上钢一厂串连
1967年1月29日
今天,来到了上钢一厂。在下厂串连中,坚决做到:
(1)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2)加强学习,发动群众,坚决粉碎经济主义。
(3)认真学习“两报一刊”社论和中央文件,牢牢掌握形势大方向。
1967年1月30日
访“井冈山”战士:
目前上钢一厂斗争形式:红卫军,以前比较左倾。造反纵队,造反有理,有杀劲。冶金红旗,以前折中。
要乱起来,不能一律称革命组织。
1967年1月31日
据“山鹰”战斗队讲,耐火材料车间干部:周长根,工会主席;周长生,党支书;张长宽,文革主任;傅克水,副主任。
1967年2月1日
与耐火材料车间造反委员会谈话:
1966年12月6日,上海工人赤卫队召开成立大会。11月29日,本车间赤卫队成立,由五六十人组成。12月12日和1967年1月26日,分别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控诉大会,给26名文革初期,在工作队领导下遭受迫害的工人平了反。车间还没有查档案。
关于周金生问题:被围攻了大概2个多月,其爱人被工作队逼疯。傅克水插话:“全国工作队没有好的。大会问题,贪污问题,四清工作队搞过。”
工作组认识了关于周金生问题错了,但没有落实平反。平反小组的组织,只有2名群众。当时,封了赤卫队(筹备)总部的门。批斗了赤卫队的头头,共6人,全部写了检查。
造反纵队由文革主任张友宽做幕后指挥,纵队成立大会时,党委书记当政委,厂长是顾问,文革工作队队长等坐在主席台上。
“你们这个组织,我们不承认,不联合,不接管。”
不真实,只敲了2下门。可以去问“猛虎”。
1号晚上,关于广播问题,传单的错字问题。来了一辆卡车,抓走了2人,说是现行反 革命,其中还有一名学生,送往了公安局。孙中杰不是赤卫队的总部负责人。
保皇的,我们坚决不联合。你们不退,剩一个人,也不要紧。
陶成根,文革代表,盗窃犯。
冶金局长来后,赤卫队还没成立,纵队的人去要求增加工资。
编后话:以上四篇日记,记录的是1967年1月31日至2月13日,到上钢一厂串连期间的一些情况。
1966年到北京串连,11月26日见到毛主席后,又在那里住了20天,于12月16日返回学校。回校后,先后参加了本校造反组织揪斗工作组,拉着县委书记到北京开眼界等活动。后来,发现全国大串连更加轰轰烈烈,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于是,我们13名同学又成立起《红旗长征串连队》,决定到上海串连。具体路线是:从学校出发,步行到青岛。然后乘船去上海,再根据情况,坐火车返回,途中酌情到南京、济南等大城市住几天。
1967年1月10日,我们到校总务处预支了串连费和粮票,背起行囊,高举红旗,手握《毛主席语录》,如期从学校出发了。一路上,大家斗志昂扬,意气风发,180公里的路程,只用了3天,便到达青岛,被安排在工人体育馆接待站。在青岛所住8天的时间,我们一方面到海洋大学等大中专院校串连,一方面又到客运站排队购买了去上海的船票。这时,因为普遍提倡步行串连,所以,除了市内公交汽车和返程车船免费外,外出串连者乘坐车船,一律自费购票。我们买的三等舱,每张票6.3元,是自己掏的腰包。
经过近40个小时的航程,我们于1月23日上午,到达了目的地上海,被安排在西藏路一个接待站。在那里,我们到复旦、同济等大学串连了几天。后来听说以王洪文为首的革命工人造反总司令部,在“一月风暴”中,夺取了上海市委和市人委的领导权,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我们决定到上钢一厂去锻炼和学习。 以上几篇日记就是简要记述在厂活动情况。由于篇数少,内容也不详尽,所以没有反映出对当时该厂文革的具体的细节。根据回忆,大体上是,文革初期,市冶金局派来的工作组错误批斗了一些工人。后来,像全国一样,造反派起来揪斗工作组,成立各种各样的群众组织。这些组织都自称最革命,最正确,是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红卫兵。攻击指责对方是假革命,假造反,真保皇。后来,在“一月风暴”中,工人造反赤卫队纵夺取了党政大权,成为该厂实际领导机关。
(2017/7/20 16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