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日记(23):整风会议记录之一
1967年3月11日
多壮志战斗队、换新天战斗队
整风会议记录
范守君(时为班劳动委员,现为退休教师——编者注,下同):认为工作组是来领导我校文化大革命的,要跟着工作组干。那时,认为刘忠(时为班团支部书记)同学立场坚定。对于“平妖风”时于传德同学的检查,也是认为不够深刻。当时想,工作组可以崇拜。
第一次串连,思想比较单纯,肯定成绩,没有去游山玩水和探亲访友。南下串连处理不当,明知以后能有停止串连的指示,害怕走晚了走不出去。是受“四害”轻的,确实不能像人家那样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对每个人都肯定要与不要,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造反精神差,从六年级开始当干部,敢闯精神不够。前期害怕打击报复,认为学校领导不会对我有什么看法。
孙宝志(退休高中教师):盲目崇拜,资产阶级虚伪性重。刘忠、杨亭(时为校副总务主任,高中校长退休)、陈修瑜(时为校教导主任)话说得很虚伪。“大家串连要去坐车,你可能好出风头,就自己走。”
王吉明(烟台人事局退休干部):小资产阶级狂热性,下决心上井冈山,毕可仁(时为班长,正厅级干部退休)等回来后,又下决心到农村,以后又说南下。有时明知不对,也不说。“讲话”学得很不强。
孙永仁(原济南槐荫区机关事务处干部):我始终觉得阳奉阴违,不愿得罪人,愿意随大流。
王利厚(退休科级干部):有讨好的思想,说吕庆华(时为县团委书记,驻我班县委工作组成员)是党的好干部。出风头,到青岛后,又说自己去北京。
于培文(中学教师):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个人主义。
刘志文(济南铁路局退休职工):猜疑心较大,对黑板的问题……。
孙宝志(退休高中教师):坐车外出串连,觉得见不得人,虚伪。
孙乐(烟台钢铁厂退休职工):由于盲目崇拜,所以有时失去了原则,不争论。
陶传宝(退休科级干部):不得罪人,叫人爱听,好人主义。
吕奎武(退休高中副校长,高级教师):有点出风头,坐拖拉机串连,非走不可。
周秀美(班团支部委员、厂工会主席退休):在上海去工厂一事……。
王崇卿(退休干部):开始写大字报时,对于传德的一些做法不满,对工作组是绝对相信的,认为不可怀疑,觉得他们是好同志,是有成绩的。北京串连回来后,对反动路线有所认识,觉得叫工作组做检查是应该的。同时,认为他们的检查很不彻底。上海回来后,首先要加入“迎春到”战斗队,人家不要。以后要时,又有条件。虚伪。对加入“委员会”的态度,对陈修瑜支持“东方红”辩论的事,对于本班的事,始终认为有信心。
编后话:以上是全班主要的两个战斗队整风会议记录的一部分(括号中的内容为编者注)。开展整风运动,是根据“两报一刊”文章,以及大字报中宣传的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成员讲话精神,由各个群众组织自发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借鉴1942年延安整风经验,把各个分散的群众组织联合起来,达到统一夺权的目的。
这种愿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地方各级党政权力机关被“砸烂”,被打倒,众多的群众组织处于无政府状态,很难统一起来。从而根本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我们学校也同全县一样,分裂为“二、三”、“二、五”两大派。两派都觉得自己最正确,最革命,认为对方不符合毛主席革命路线,是假夺权,糟得很。直至发展到后来的武斗不断升级,动枪动刀,死伤惨重的混乱局面。1968年,我们学校一次武斗事件就造成4人死亡,30多人受伤。
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社会管理,必须有一个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管理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设置多少个管理层次,每一个层次管理的幅度有多大,都是由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来决定。文革时期从上到下“打倒一切”的夺权运动,以及我们实行多年,在经济上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在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不符合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不是发展和进步,属于倒退。
(2018-1-7
15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