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让老年人活得有尊严

gmz88   584
2011-02-28 12:04

老年人活得有尊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句话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尊严,《辞海》解释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过有尊严的生活,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有尊严的活着。因为他们老了,不能再像年轻人一样创造财富了,很容易丢掉尊严,这其实是社会的悲哀。历史不能被割裂,老者在年轻的时候,早就为社会做出了毕生的贡献,当他们年长需要照顾的时候,家庭和社会要回报他们,感恩他们对子女、晚辈、家庭以及社会的付出和奉献。

      尊严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但物质条件却是尊严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老年人如何才能活得有尊严呢?

      首先,他们的生活保障要落到实处。老年人不比年轻人,他们许多人已不能自食其力,而需要别人赡养。在物质短缺的年代,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今天,我们已基本达到小康标准,并正在向实现全面的小康迈进。民政部有关领导表示,今年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津贴。国务院新农保政策也已在全国一些地方试行。我们各级政府、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有关部门要过细地做工作,要把政府的承诺落实到每个老人身上,不能有任何疏漏,让每个老人都能在温饱中度过晚年。

      其次,他们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所谓社会地位,主要指人们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它常用来表示社会威望和荣誉的高低程度,也泛指财产、权力和权威的拥有情况,一般由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限定。我们的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老年人所需要的平等是最起码的平等,鉴于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这一平等的权利需要有法律来保证。我国的宪法、老年法、省市制定的条例都作出了规定,甚至村规民约也有此项内容。我们必须将法定的权利落到实处,并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坚决打击侵犯老人权利的违法乱纪行为。

      其三,他们的自身价值要得以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六个老有”中,特别是体现在“老有所为”上。老年人对党对社会主义充满深厚的情感,他们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有一丝不苟的革命原则性,有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他们中许多人还有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传奇的阅历,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在群众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应当说,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我们要珍惜这些财富,要创造使这些财富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可以说,老年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实现之日,就是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之时。

      需要指出,老年人的尊严不是靠乞求要来的,更不是靠什么人恩赐得来的,它是老年人一项神圣的权利。这项权利要靠法律、靠政府、靠全社会来维系和保证。当然,尊严是个互动的过程。作为老年人,更要珍惜自己的光荣历史和声誉,要懂得自尊、自爱,保持晚节,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如遵纪守法,尊重别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与人为善,奉献余热,为儿孙们作出榜样,不要倚老卖老、怨天怨地,更不要自恃清高,孤芳自赏。老人们活得越精彩,就越有尊严。老年人越是有尊严,社会就越文明、进步!

      某市老龄协会发出倡议,号召全社会尊重、关爱老人,让老人的晚年活得更有尊严、有乐趣、有品位。倡议指出,一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解除老年人后顾之忧;积极帮助孤寡、贫困、残疾、高龄、“空巢”老年人解决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让每个老年人都能感受到老年团体组织的关爱和照顾。

      二要发挥各级老年学校、老年文化教育和培训组织的作用,调整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增设富有时代特点的技术技能课程,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要开发老龄人才资源,为老年人搭建展示老有所为价值的平台,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老年人的氛围。

      四要积极开展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老年人活出品位,展现当代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五要揭露和打击虐待、遗弃老年人的违法现象,切实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全社会都这样做了,老年人的尊严自然会得到保障,一个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环境就会形成,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评论

gmz88
gmz88 2011-02-28 18:10
caibeiren: 好文。谢谢!
caibeiren
caibeiren 2011-02-28 16:20
好文。
gmz88
gmz88 2011-02-28 12:09
祝老年朋友们生活得滋润有加,幸福而有尊严!祝福大家!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