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鲜为人知的一面》之二:时尚偶像
雷锋生前所在团的纪念馆里,摆放着雷锋“四大件”的真品:皮箱、英纳格手表、料子裤、皮夹克。曾经有一段时间,部队一度不敢把它们拿出来,但现在,作为雷锋生活的真实见证,它们就在二楼展馆的最抢眼处一一陈列。
这个娃娃脸儿的小个子不是单调乏味的人。每逢见了同龄的男女同志,他习惯张口就喊“哥哥、姐姐”,在直抒胸臆地表达着“同胞情”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热情彰显在众人面前。嘴巴甜、心肠热、腿脚勤、悟性高、懂潮流,这样的雷锋不管走到哪里都很快成为焦点。
这样的一个雷锋,不仅从来都是岗位上的标兵,而且一直都懂得打扮自己。在工厂时,工友们经常去跳舞,也喊雷锋去,并建议他去跳舞时穿件像样的衣服,别总是穿一身工装。“出手不凡”的雷锋,很快购买了皮夹克和料子裤。在县委当公务员时期就拿36块钱工资的雷锋,有能力购买当时在别人看起来是奢侈品的物件。
这个智慧的小个子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他不仅有着洞察社会潮流的敏感,而且从来都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实现自我价值的努力与尝试。他在短暂的6年工作生涯里,4次跳槽,历经5份工作:全县第一批拖拉机手、公务员(县委书记的通信员)、推土机手、钢铁工人、汽车兵。
生活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都应该理解,雷锋绝对是当时社会的时尚偶像。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钢铁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期的主流生活。
曾先后执导过《雷锋是谁》《世纪雷锋》等纪录片的导演陆芸芸,长期思考雷锋为什么能够迅速受到大家的欢迎。她的答案是:7岁就成了孤儿的雷锋,不仅独立思考能力更强,行动更果断,而且与需要养家糊口的同龄人相比,始终经济独立,这都让他比同龄人更有机会和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然,雷锋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有缺点,也会犯错误。比如有时年少轻狂,会偶尔向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他在外面做好事,常常会回得晚,在部队就是不守纪律,所以也受批评;有一次回部队晚了,他甚至直接到厨房自己拿吃的,炊事班说两句后,他气得“呱”就把盆摔了,第二天又主动去检讨,说自己做错了。雷锋还很爱美,那时他留个刘海头,团长当着战友张峻的面对他说:“雷锋,我告诉你,明天一定要把分头剪掉,不剪掉的话我来帮你剪。”但是近一个月后,雷锋还是没有剪掉。张峻问怎么没剪?他说,好多人都留着这个头,只要把刘海藏进帽沿就不会被发现。
瑕不掩玉。尽管雷锋有些小缺点,但我们了解以后,其伟岸形象不仅没有侏儒化,反而更让人感到真实可爱。
雷锋的皮夹克、料子裤、手表、皮箱等物品。
雷锋在天安门前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上留影。他的姿势前倾,车似乎正在飞驰过长安街。雷锋一脸灿烂,坐在摩托车上留影同样是件时髦的事。
左:雷锋的左手拿着提篮在天安门留影。提篮上还印着几朵鲜花。
右:当时由于鲜花图案被视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这张照片在发表的时候就把整个提篮都给技术处理掉了。
左:在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时的雷锋。一件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的“光荣花”牌皮夹克,定价44元人民币,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多么时尚的小伙子啊!
右:雷锋当夜校兼职语文教师时的照片。背景是小桥流水,他脖子上围着五四青年式的围巾,手里拿着书卷,脚上穿的是黑色皮鞋,嘴唇红红的,一幅浪漫文化人的造型。这似乎可以说明当时的雷锋是一个除了在思想上不落后,在衣着形象上也是颇赶潮流的新工人。当时的彩色照片还不多见,这是一张经过人工着色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