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清明时节 情愫满怀 续

srb1941   160
2025-03-16 15:50

03清明时节 情愫满怀

清明时节 祭祖上坟

文|孙如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古诗便会在我的心头萦绕。春天的细雨如同琴弦上滑落的音符,演奏着哀伤的旋律,而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赶路,心中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202544日,农历乙巳年辰月初七,又是一年清明时。这个时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承载着自然的韵律,也是传统节日,寄托着人文的情怀。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这两大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息。

我的家乡在苏北里下河,清明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总带着一丝敬畏。离我们村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乱坟冢,那里埋葬着周边村庄的逝者。夜晚,微风轻拂,时常能看到磷火闪烁,如同孤魂野鬼在随风飘荡。小时候,我曾亲眼目睹这一幕,吓得毛骨悚然。后来,父亲告诉我那是自然现象,但我心中的敬畏之情却并未消散。

记得有一次在清明的前一天,父母带我去给已故的爷爷奶奶上坟。那天,天阴沉沉的,刮着小凉风,还不时地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划着小船,沿着曲折的水路前行。孙家坟冢位于乱坟冢的东港,被称为东坟冢。一进入坟冢的地界,我就感到一股凉风扑面而来,冷不丁地打了个寒颤。父亲安慰我叫我不要怕,我就镇定了。

坟冢树冠上鸦雀乱飞,叫声惨烈。家家坟上飘白纸,家有后人,定来上坟!这肃穆的节日,千年传承,祭祀祖先,默哀肃立。烧纸化钱,冥府有灵。清明祭祖添坟头,忠孝双全千古流。在这个祭祀的日子里,我们怀念逝去的先祖,缅怀他们的音容笑貌和丰功伟绩。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当下,珍惜与身边人相处的时光。子欲养而亲不待,与时俱进铸春秋。让我们带着这份思念和感恩,在生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643

2025315日 星期六

--

04清明时节 情愫满怀

殡葬改革 利国利民

孙如彬|宣传

殡葬改革,利国利民牵涉众多领域、影响极为深远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业已印发相关意见,并要求切实贯彻执行。殡葬改革意义在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时代风。这既紧密关联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党风政风民风产生着重要影响。

当下一些丧葬陋俗再度浮现,封建迷信活动甚嚣尘上。在部分地区,火葬率出现下滑趋势,土葬改革区内滥占耕地的现象极为严重。重殓厚葬之风盛行,盲目攀比与奢侈浪费之风蔓延开来。个别党员干部甚至借丧事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热衷于风水迷信,修建豪华墓穴,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党员干部去世通常不成立治丧机构、不开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从简,在适宜场所办理丧事,倡导文明哀悼的方式,坚决抵制迷信低俗活动,严禁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实行火葬和生态安葬,在不同区域严格依照规定执行,还可采用多种节地葬法并参与特殊葬式。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遗体,对于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并且要不断完善相关条例和管理机制,推行奖励政策。

笔者老家农村,经济条件向好,但老人去世便大操大办,找假和尚做佛事超度,丧事仿佛回到了解放前的模式,攀比之风让农民苦不堪言。清明将至,在尊重民俗的同时,我们更应与时俱进,摒弃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重视民众利益,加强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党员干部更要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积极推动殡葬改革的实践,毕竟民众才是国家得以稳固发展的根基所在。

--665

2025315日 星期六

--

05清明时节 情愫满怀

殡葬改革 从我做起

文|孙如彬

殡葬改革,从我做起这是一场关乎社会习俗、文明进程的重要变革。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积极带头,以身作则,推动这一改革的深入进行。殡葬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近年来,一些丧葬陋俗死灰复燃,封建迷信活动重新活跃,火葬区有骨灰装棺再葬的问题,土葬改革区乱埋乱葬、滥占耕地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必须坚决整治这些不良现象,推动殡葬改革。

作为党员干部应为人民作想,我们在办理丧事时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我们要带头实行火葬和生态安葬,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花葬等节地葬法,积极参与骨灰撒散、海葬或者深埋、不留坟头。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为医学研究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在推动殡葬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中央领导为榜样。少奇、恩来、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逝世后,完全放弃了墓葬,而选择将骨灰洒向大海。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推动殡葬改革的决心。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给群众树立榜样,我坚决支持殡葬改革。我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我不仅要在自己的丧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还要教育和引导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劝阻不良行为。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推动殡葬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632

2025315日 星期六

--

评论

srb1941
srb1941 2025-03-17 19:02
linzilushan: 情愫满怀,篇篇精彩。谢谢路老师赞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必须的。也是党和军队对我多年教育的结果呀!顺祝平安!
srb1941
srb1941 2025-03-17 19:00
乐而忘忧: 提倡文明丧葬,同意孙老师的主张,还是厚养薄葬好!李老师好!谢谢支持。我这种想法也是跟我父亲学的。我父亲不止一次的曾跟我说,他如果去世后,叫我不要为他修墓,叫我把他的骨灰撒入官河(我们家门口的航运河),我父亲感恩党和国家,对国家队号召很能积极响应的呀!顺祝平安!
linzilushan
linzilushan 2025-03-17 17:40
情愫满怀,篇篇精彩。
乐而忘忧
乐而忘忧 2025-03-17 17:38
提倡文明丧葬,同意孙老师的主张,还是厚养薄葬好!
srb1941
srb1941 2025-03-17 17:09
高处酷胜寒: 孙老师三篇有关清明节祭扫的文章,既有回忆又有寄托,点赞!谢谢寇老师细读。谨此汇报,顺祝健康快乐!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