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家人的命运
听村民朋友说起50年前村里的一户人家,这家人我也熟悉一点。这家人的爷爷辈是村里的地主,后来一家人都在某省会城市工作,男主人还是一位级别不低的干部。1970年前后,一家人被遣送回村,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家人共4口人,女主人是家庭主妇,男主人是生产队的积肥员,这份工作比天天上山干活的社员能轻松一点,可能也是生产队长的照顾,另外一儿一女都在生产队干活。
村里流传着这家人的爷爷当地主时的一个传说。家里雇着几个下地干活的长工。每次吃饭时,长工们吃的都是玉米饼子,就的是鸡蛋虾酱咸刀鱼,那时候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吃不起这样的饭食。这户地主的一家人从来不和长工们一起吃饭,而是在长工们吃完上山后再单独吃。长工们都认为,这家人一定是在“吃独食”,吃的是山珍海味。有一次,长工里的“把头”(领头干活的人)故意把烟袋荷包放在家里,走到半路,他要回家取烟袋荷包,他是想看一看东家到底吃的是什么,结果看到,东家吃的是野菜蛋子就咸瓜齑(腌的咸萝卜条等咸菜)。“把头”把这事和伙计们说了,大家很受感动,表示要更加努力干活,否则对不起东家。像这样的地主户,不富裕都难。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这家人的儿子是文革前老高中生,他认为改变命运的机会来到了,积极复习应考。我当时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也混在应考生中想复习考试。我们近距离地接触了几次,我称呼他大哥。他可能已经接近30岁,比我大10岁左右。他高高的个子,长得帅气魁梧,除了具有城里人文雅的气质外,还透露出农村人的健壮与朴实。这位大哥虽然放下课本已有10年左右,但仍可看出,他当年是一位基础扎实的高材生。当时也没有什么辅导班、复习资料之类,我可能感觉有了民办教师这个职业,对高中课本也没有了兴趣,所以对复习有一搭无一搭,大学当然也没有考上。大哥则有一股考不上绝不罢休的劲头。他第一年也没有考上。后来,他进入公社的高中班参加复习,第二年或第三年终于考取了他们一家原驻省会城市的一所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工作,后来成为教授或硕导博导或行政领导。大哥现在已经接近80岁,早已经退休。
文革结束后,大哥一家人落实了政策,返回了原驻的城市,重新上班或分配了工作。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改变了大哥一家人的命运。全国千千万万个被改变命运的家庭,他们当然要对领导改革开放的邓小平、胡耀 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感激不尽。
再透露一个小秘密。这位大哥在生产队干活时,看中了一位漂亮姑娘。在一次他们独处时,大哥握住姑娘的手,说了在当时堪称惊天动地的三个字:“我爱你!”姑娘吓了一跳,赶紧抽回手,脸立马烧得滚烫,心砰砰直跳,她喃喃地说着:“俺不敢,俺不敢……”大哥说:“虽然现在我家成分不好,但是不会老是这样,总会改变的……”姑娘不敢再听下去了,赶紧跑掉。老长时间,姑娘想起被握的手,想起那三个字,就脸发烧,心发跳,激动不已。但她又不敢往下想,因为如果婚事成真,他们一家人将子子孙孙不得翻身。后来,人们说:还是这位大哥有眼光,他能预料到未来。人们还说:也是这位姑娘没有福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