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八年 岁月与共
八三年,初到这座我县南部小镇时,我未曾料到,这里会成为我人生旅程中浓墨重彩的八年时光。它是南部的中心小镇,交通枢纽的地位让小镇充满活力,人来人往间,尽是生活的奔忙。曾经丰富的煤矿资源,更是小镇发展的强大引擎,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小镇居民。十七个自然村星罗棋布,两万八千多口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每一张面孔背后,都藏着小镇的故事。
这座小镇,有着厚重得让人敬仰的革命历史。它是老革命根据地,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第一任支部书记郭恒祥,就出生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他怀揣着理想与信念,在黑暗中为小镇,为这片大地燃起了希望的火种。章丘县委也曾以此为根据地,在艰难岁月里积蓄力量,不断前行。走在小镇的街巷,仿佛还能听到当年革命者们坚定的脚步声,看到他们为理想奋斗的身影。
历史文化名人李开先、李廷渠也诞生于此。他们的才情与智慧,为小镇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流传下来的诗词、故事,成为小镇独有的精神财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小镇人。章丘原县委常委张玉怀,原副县长李树山,后来的济南市两位副市长,都曾在这里任职工作。他们曾为小镇的发展出谋划策、辛勤付出,推动着小镇一步步走向繁荣。
在小镇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些故事尤为动人。小镇有两个自然村是回民聚居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曾出现过民族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中,曾经矛盾的村落如今和睦友好相处。不同民族的居民一起劳作、生活,孩子们在一起嬉笑玩耍,文化在这里交融,情谊在这里生根发芽,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
小镇曾经是国营煤矿的主矿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无比辉煌。矿井下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停,那是小镇奋进的号角。开采出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被火车运往全国各地,支援着国家的建设。在学大寨的年代,小镇开展矿水西调工程,把宝贵的水资源引向农田。这一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为农业丰收发挥了巨大作用。曾经荒芜的土地,因为有了充足的水源,变得生机勃勃,农作物茁壮成长,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八年间,我见证了小镇日新月异的变化。曾经依靠煤矿资源发展的小镇,积极转型,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各级领导和小镇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小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街道变得宽敞整洁,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让小镇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
小镇发展很快,成为省级最早的文明乡镇,这是小镇全体居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街头巷尾,总能听到欢声笑语,那是生活最真实、最美好的声音。
如今,当我回忆起在小镇工作的八年时光,心中满是感慨。这座小镇,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与奋斗,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发展的力量。它是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这些年过去了,无论我走到哪里,小镇的点点滴滴都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 202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