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与 清
纪慎言
早晨出门遛弯,碰上了正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的一位经常见面但没有说过话的“半熟人”。我知道他退休前是市公安局的局长,这样身份的人,在职的时候身上多是长有“瘆人毛”的。如今退休了,就跟进了澡堂子一样,大家不穿衣裳都一律平等了。
早就想跟他说说话,因为怕他身上还有残留的“瘆人毛”,所以一直没有实现。这次大胆了,一定得跟他拉拉呱。搭讪还是以问年龄开始的。我走到他跟前,问:“有九十了吧?”他一笑:“没有。八十多。”我说:“你是X局长吧?”他一笑,没回答等于回答了。他问我 :“在哪里退休的?”我回答:“区里,文联。”“哦,那个杨XX认识吗?”他说的是市文联的一个作家。“我们是老朋友。”我说:“听说他搬家了,好几年没有联系了。”
他看我听他说话的时候总是一只手罩着耳朵往他跟前凑,就问:“耳朵不好?”我说:“右边这个耳朵早不行了,左边这个最近又出了毛病。”他侧了侧身子让我看了看他左耳戴着的助听器,说:“我耳朵也不行了。关键是分辨不行。”我笑笑说:“老年人耳聋大概都一样,不是听不见,而是听不清。”接着我说:“出门时我一般不戴助听器,马路上跑的汽车动静太大,吓人!在家和老伴说话的时候戴,不然说话浄打岔。”又说了一些身体健康和老年病的情况,我们俩点头笑了笑,各自走路。
往回走的路上,我还是在想这个“听得见,听不清”的问题。听得见,说明自己的听力还没有完全丧失,但听不清是哪里出了毛病?几千块买的助听器,只能把外来的声音放大,而解决不了听不清的问题。虽然听得见应该是耳朵功能的首要标配,譬如,天空打雷,街上放炮,防空警报,蟊贼撬门等等,这些灾难性的声音一定需要听得见;但和别人说话(尤其是跟老伴),打电话,看电视,听录音等等这些有文字内容的声音,听不清将是晚年巨大的悲哀!在家里,为了这个听不清的事情,老伴跟我说话就可着嗓子喊,而我就嫌她态度不好,我们老两口天天要费不少口舌,时间长了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金婚的含金量。你看这事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