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我命“由我”还是“由天”?
在上一篇博文《“锔碗”的故事》中,写了1980年前后整顿民办教师时,两位被整顿下去的民师经过不懈努力继续在岗的故事。写后感觉还有一些话想说,所以再随便聊几句。
那时,被整顿下去的民师,有的人心理比较平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有的人则心里一直不服,特别是后来的民办教师都转了正,他们更是愤愤不平,怨天尤人。
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被整顿下去的民师,他对这事一直心存芥蒂,现在说起来还是耿耿于怀。当年他们学校的其他几位民师,都与村干部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他们当中一定要下去一位,那么非他莫属。我想,如果他有像我上一篇博文写的两位教师那样的的执着精神,他一般就不可能下去。实际上,这位朋友也不需要使用那两位教师的方式,他有更合适的办法进行处理。他是一位烈士子弟,他的家庭人口较多,还有一位需要赡养的寡母。他那时已经四五十岁,人到中年,他干了多年的民办教师,突然转行干其他,也很不容易。如果他把这些实际情况找有关领导诉说,事情很可能就会出现转机,即使不能回到学校,也可以另找一个适合他做的工作。
当然,我的这些想法,都是“事后诸葛亮”。当年,很少有人低三下四祈求领导,请客送礼的人更少,何况对那些死要面子的“教书先生”。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考高中时,采用的是推荐加考试的方式。我的一位好朋友,是班级干部,学习优秀,但是没有考上,他当时很是上火。后来我听人说,当时也有跑关系走后门的情况。我们村有一个人当时在另一所高中当领导,如果找找他,基本可以搞定。或者找一找村里的支部书记,请他跑一跑高中领导,也可能起作用。如果再送一点礼,不用多,一盒烟一瓶酒或一包点心等,效果就会更好。只是,当时能想到并做到这一点的人也很少,但当时一定有人想到也做到了。
我又联想到了我自己。当年整顿民办教师,如果整顿到我的头上,结果会怎样呢?我和我的家庭更不会去跑关系跑领导,只能垂头丧气地自认倒霉。
我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在少先队工作和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表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教研论文和文章数百篇,出版了教学专著。这种情况在全县乃至全市几乎是没有的。凭这一点,如果我常跑一跑教育局领导,和各级领导搞好关系,或者适当付出一点,那么,很有可能,我会获得一个“市优”或其他典型优秀什么的,在早日转正方面帮上大忙。特别在职称评定方面,很可能以“脱颖而出”的名义(当年有一段时间有这一政策)早日评上中级职称,再评上高级职称。我早已听说,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而改变命运或评上高级职称的不乏其人。只可惜,我不善于靠近领导,对领导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发表文章之事,不想对外张扬,特别是出书一事,很长时间,老师们和各级领导都不知道,因为我想,如果他们知道,对我不会有什么好处,只会遭到嫉妒或惹其他麻烦。
当然,现在想,我对在职时和退休后的结局都很知足。我是通过考上师范学校后转正,虽然比一些老师转得晚,但比多数最后一起转正的老师们还要早几年。在职时也评上了中级职称,虽然晚一些,但也有的老师直到退休也还是初级职称。这就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之所以说了以上一些,是因为话题说到这里,随便说说吧。
前段时间有一句话很流行:“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很多人不赞同,我也不太认可。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我命也可由我,只是有的人有这个能力,有的人则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