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荣成“老一中”
文 邹积强
我于1965年9月升入荣成一中高中部,编在十级二班,1968年8月毕业。改革开放后,老一中逐渐拆除了原来的平房,全部盖起了楼房。2017年9月,荣成一中东迁到新校址——荣成市云光路北路19号。旧校址就被人们叫做“老一中”。如今,“老一中”已经被改造成了碧桂园生活小区,重新盖起的高楼大厦,淹没了原来的一切,老一中没有了丝毫痕迹。我毕业已经半个多世纪,成为耄耋老人,但是,我上高中时“老一中”的模样还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曾经的往事还时常浮现眼前,挥之不去。
(一)几经曲折 绘出布局图
据《荣成教育志》记载,“荣成一中创建于1952年9月14日,校址位于崖头(临时租用原崖头完小教室及平房)。翌年迁崖头镇南新校址。1954年迁至现校址(即原“老一中”,作者注)——山东省荣成市文化东路112号(校门后改朝南,作者注)。”(《荣成教育志》309页)
青山路崖头河桥(2024拍)
我上高中时校门朝北,校门北约一百米处是通往俚岛的公路(今为市区青山路)。学校西面约150米处是崖头河。那时,崖头河只有一座宽阔的石头桥。即今如加宽了的青山路崖头河桥。老一中就在崖头桥东面路南。
在我的印象里,校舍的布局是这样的:西北面是教学区(教室和文化活动室),东北面是教师办公区(办公室和理化室),西南面是生活区(宿舍和伙房),学校的东半部是体育活动区域。我只能记住个大概,具体细处就记不准了。为了把学舍布局说得明了清晰,我想画一张“校舍布局图”。调查了许多同学,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不能找到建校的施工图纸,也没有到当年的相关老照片,也没有文字资料。我不知道老一中区域面积和长宽比例,想画一张平面图,谈何容易!
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画下去。我用直尺、圆规和三角板绘图,向同学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历时半年多,终于手绘出一张很粗糙的草图。错误在所难免,但是,我却为这点小成绩乐不可支沾沾。
2025年4月下旬,我的文友微信发来了两张关于“荣成老一中”的卫星云图。据说,卫星云图是美国1968年拍的。
其中一张是荣成县驻地崖头的局部截图。图中,荣成老一中居中。可见学校周边的地形地貌。荣成老一中是很独立的建筑,四周几百米之内全部是农田。西边(左)的远处,可见弯曲的崖头河、一条南北路和其他单位的建筑房屋;北边(上)可见一条东西道路(今青山路);东边(右)可见一条南北道路,这条道路的南边显露的房屋,应该是新庄村。
另一张(上图)是老一中校舍布局的截图。这张图记录了校舍的布局原貌。中间的灰杠是甬路,甬路两旁的白条杠是房屋,左上方4条白杠是教室和文化活动室,右边的4条白杠是教师办公室。左下方生活区是师生的宿舍,总共是7排。总务处所在的那里有4排房子,是库房和教室宿舍。图片下方中间的两处短白条,分别是学生和教师的伙房。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校区是南北长(长),东西窄(宽),长宽比例大约为3比2。
对照卫星云图提供的信息,我和同学进行了交流,对之前所画的图稿,进行了修改,力争图稿能够符合历史原貌,并标注校舍各处布局的名称。定稿后,我请崖头街道国泰小区“盛彩广告”门市部(电话156 6232 9424)的谢女士,将手绘图稿制作成电子版,这样一来,图稿就变得精致雅观了。 这张图片能够产生,得到了同学的关注和支持,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原高中十级的张会本同学、龙增本同学、王兴森同学、李光等许多同学,还有原高中八级、九级的部分学哥学姐也提供了不少信息,在这里我向支持这张绘图的所有同学和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和祝福!
我把电子版的图稿,发到高中同学群里,引来大家的热议。同学们说,看到了图片中那些曾经活跃过的地方,回忆起风华正茂的岁月,勾起了所有的苦辣酸甜,真是柔肠牵梦,百感交加,情丝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