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
接郭玉林同学通知,初中同班老同学,本周四在“百老汇”聚会,欣然赞成,早就盼望着这一天。年华似水,岁月如歌,60多年了,这些老同学,常见面的不多。特别是疫情三年,更是少见。机会难得,况且这个年龄,聚一次少一次, 自然是高兴和激动。
聚会的“百老汇”,不是那种场合。是车少人稀的普通饭店,地方辟静,操办人考虑的周到。如约,提前来到了酒店。11点“队伍” 陆续入场。你看,有自行走来的,有孩子开车送来的,有用人搀扶进门的,有拄着拐杖出电梯的.....。不少人弯腰驼背,一队老弱病残。岁月的洗礼,让我们曾经的同学,远去的是风华正茂,迎来的是两鬓风霜。不过,大家兴奋异常,个个笑逐颜开,相互打着招呼,彼此握手问好。更有好开玩笑的同学,见面要来个“公主抱”,可是却力不从心啊。老同学久别重逢,饭店大厅内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去雅间落坐后,老班长邓兴珍,几句不甚流畅的开场白,情真意切,话语不多,最后是吃好、喝好、玩好,大家热烈鼓掌。一起举杯,共贺大家又聚在一起。尽管大多数是以茶代酒,并连进三杯。随后,大家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说过去,谈感慨,议当下。毕竟一个花甲过去了。初中“老三届”,大家感恩社会,让我们仍然活着,快乐着,幸福着。并怀念已逝去的十几个同学,为他们的早去挽惜。
话语回到了那初中的学生时代。此刻,大家忘记了年龄。仿佛时光倒流。曾经课堂上的窃窃私语,短暂课间的追逐打闹,放学后的爽朗笑声,星期日的“放荡不羁”,都成了大家口中最珍贵的回忆。开始的陌生与拘谨,随着交流,已无影无踪。气氛愈加活跃,全沉浸在这难得的重逢里。
忘不了,一个月6块钱的生活费,支撑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忘不了,校西北角的操场上,清晨有我们铿锵的“一、二、三、四”口号声;忘不了,晚间的教室里,一盏通明的汽灯下,大家自习是一心一意;忘不了,劳动课,校空地种白菜萝卜,自食其力,保障了天天有青菜入口;更忘不了那20几个人的大宿舍,息灯铃响后,双人床传出的鼾生此起彼伏,似一曲美妙的助眠曲......。
大家异口同声,说起了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们:教语文的王文电老师,斯斯文文,但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教数学的孙希安老师,讲课独具一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直到大家充分理解;几何课上,王明远老师,旁征博引,让大家解析平面几何;而给上政治课的李一平老师,通古博今,讲新闻谈政治,激情四射;更有那校长袁守美,每期的开学典礼上,既慷慨激昂,又语重心长,句句仍犹在耳旁。大家“如数家珍”,又谈起了李庆恩、孙敦秀、邵玉宗、马洪寅等等老师,以及炊事班长史大任,全是敬仰和怀念。
七嘴八舌的交谈中,又说起了全班每个同学的这些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激情的岁月,大家毕业后,各自谋求发展。有的上了高中,有的回乡务农,有的走进军营,有的当了工人,有的成了教师,而入职国家机关,仅我一人。说“混”的好、“混”的高的,那数周新民同学了,从学校选飞,当上了飞行员,开飞机30余年,最后这飞机司机,真正成了师级。还有一个是洪继本同学,上了大学,成了泰安一处高校的教授,两人是全班的佼佼者。
在坐的郭玉林,大家对其印象最深,他是聚会的操持人,办事热心。在校时,他是公认的“活宝”,滑稽好动,在每学期结束的联欢晚会上,他的快板“瞎胡诌”,大家还记忆犹新:“你说我诌,我就诌,正月初一立了秋,小喜鹊下个天鹅蛋,黄鼠狼生个大马牛”......。他灰谐上口的快板,不仅在我们班说,而且还到其它班级去表演,并换来一大兜葵花籽和糖块。一个胡诌快板,让他曾在校内“名声在外”。
班花马慧玲,当年天生丽质,秀美端庄,爱说爱唱,是班里的文艺委员。但命运给她的却是坎坷,上山下乡,最后进城,招工后,远离父母。调回后,在单位曾遭不平。开过小饭桌,做过小买卖。但逆景中不低头,乐观向上。退休后,带领老年舞蹈队,在省市多次获奖。大家称她女强人,名副其实。席间,应大家的要求,让她一展歌喉。毫不推脱,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让大家又听到了在校时,她那熟悉、撩人的嗓音。她自报家门的又一段幽默笑话,让在坐的老同学前仰后合,捧腹大笑。
席间,有病多年的张宝印同学,看到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心情激动,在多次的劝阻无果下,还是站起来,为大家一一碰杯,敬酒一圈。此时,楚振美指着一个和我多年没见过的老同学,问我叫什么名字,我直摇头。对方也忘了我的名字。振美分别相报,这才记起她叫邓凤云。凤云说:“初中三年,每学期排位,好几次咱俩都是同桌。你的铅笔掉了,我给你拾起,你都没吭声”。我说:“老师说我的字好,你还拿我的本本比着写那,你也没说谢啊”,引的大家哄堂大笑。看那边,聂佩和刘学兰同学,开起了“小灶”,两人窃窃私语,不用说,聊的也是学校生活,同学之间。
时间真快,不知不觉,时近下午3点,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大家还是恋恋不舍,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于是我把手机录的视频,立即做了后期剪辑,并配了歌曲“我们这一辈”,发给了大家。随着大家的手机,响起了“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我们这一辈,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真正的尝到了做人的滋味辈”的歌声。伴着这歌声,大家一一道别。
照片第二排最左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