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既要承认差距,也应知足常乐
和村民朋友聊天时,常常聊起现实生活问题。大部分村民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吃穿不愁,同几十年前相比,生活水平不知提高了多少个档次。也有部分村民提起现实生活就愤愤不平,认为现在贫富差距太大,两极分化严重,全社会最苦的就是农民。
这两种观点很有代表性。对此,我想说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承认差距,积极应对。
实事求是地说,老年农民是全社会收入最低的群体。不说和高官大款大腕动辄年收入几十万几百几千万相比,只是和普通的体制内体制外退休老人城市老人相比,老年农民的退休金也只是他们的几十到几百分之一。有资料显示,农民早年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几十元,后来上调了几次,但每次上调的标准仅为几元到十几元。去年上调数额创历史新高,达到20元,今年再次上调20元。老年农民现在每月的养老金数额达到了一百几十元(各地有所不同)。有人对这种“小步快跑”的涨幅感到满意和欣慰。但广大农民认为,这种涨幅还是太慢,每月一百多元,对老年农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家住农村的大部分农民有耕地可种,生活成本也低于城市,所以他们也不指望和城里职工老人攀比。我认为,根据现实情况,老年农民的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可在每月500元以上,并且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段发放,如:60岁以上500元,70岁以上1000元,80岁以上1500元。
有人不赞成为农村老人发放或上涨养老金,理由是他们没有上缴养老保险。这个理由站不住脚。现在的老年农民,都曾经为国家交过多年公粮、三提五统等等,这个应该视为上缴养老保险。再说,农民的日常消费,也为国家的税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还有,农民在60岁领取养老金之前,已经分几次或一次性上缴养老保险金6000元以上。这些,怎么能说没有上缴养老保险呢?何况,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仅仅只有正式职工的若干分之一。更何况,国家有义务为失去基本劳动能力的国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还有更多的人认为,我们现在还不算富裕,没有条件为广大农民发放更多的养老金。这个应该也不是问题。为农民增加养老金的空间很大。例如,一些高官的年薪、年福利高达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一些群体收入太容易,年进账多少千万多少亿;一些职工的月退休金好几万;很多贪官的贪腐金额都是若干亿;还有更多大量不该花的钱;等等。我们不奢望完全平均,不奢望像有的国家和地区那样,退休后的所有老人,不分职位高低,不分职业不同,退休金都是统一的多少千元,但提高目前老年农民的退休金额,应该也有能力做到。
我想说的第二句话是:调整心态,知足常乐。
网上流行一句话:“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你自己。”现实生活中存在贫富差距是客观事实,我们与其愤愤不平,生气上火,不如调整心态接受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接受它。第一,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总体而言,那些高收入或较高收入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文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水平相对要高一些,他们的付出、工作量也要大一些,有些精英群体也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比拟的。拿基层公务员来说,外人看着他们的工作光鲜亮丽,收入也较高,但是他们的苦恼却鲜为人知,不说别的,仅这几年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等,就把他们搞得焦头烂额。
第二,不要和别人攀比,自己和自己比,知足常乐。俗话说: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人比人,气死人。自己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父辈相比,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比过去不知要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知足常乐。
总而言之,作为国家层面,应该调整政策,尽快提高老年农民的养老金待遇;作为农民个人,应该满足现状,想方设法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