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书记到我家
文/孙如彬
“崔书记到我家,全家乐哈哈!”6月26日一早,当得知朝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崔松青书记要来家中慰问时,我和老伴激动不已。这个消息像春风般吹进了我们位于北苑一号大院西区军休老干部的家,让整个家庭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头午的阳光刚刚洒进客厅,我就去路口翘首以盼。远远地,我看见崔书记的车缓缓驶来。不等车停稳,我便快步迎上前去,一个标准的军礼:"崔书记好!"崔书记立即下车,还了一个军礼,温暖有力的手紧紧握住了我的手:"老孙,您好啊!"简单的问候却让我心头一热,这位在台上端庄严肃认真的领导,此刻却如此的平易近人。
走进家门,老伴早已准备好了果品。我老伴也是优秀共产党员,她特意换上了最精神的装束。崔书记环顾四周,关切地询问我们的生活起居。"对军休工作还满意吗?"他开门见山地问道。我连连点头:"非常满意!特别是军休安置中心王忠亮主任,在您的支持下开办的'光影记录 幸福军体'视频剪辑线上课程,让我们这些老同志也能跟上时代步伐,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书记说,老有所学大家喜欢就好。
说起这次线上课程,我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在王忠亮主任、宣传协会汪峰会长、十七所王守忠教员和军休办小黄的通力配合下,这个剪映线上培训办得有声有色。现在参加学习的战友越来越多,大家通过视频记录生活、分享快乐,真正找到了晚年生活的乐趣。崔书记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赞许。并说,服务军休是必须的。
谈话间,崔书记的目光落在书架上放满的荣誉证书和发表作品的报纸上。从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连续五届担任支部宣传委员,军休十三所宣传报道组组长,每年在《军休之友》《军休生活》等报刊网站发表上百篇作品。"您是我们军休的宣传骨干啊!"崔书记鼓励地说。我不好意思了:"是我们十三所吴立新所长重视抓宣传工作。"
最让我难忘的是2025年新春团拜会。当时我在台上表演集体诗朗诵,崔书记和军休党群文化中心张志强主任端坐在台下观看。表演结束后,我们敬礼谢幕,崔书记带头鼓掌,那掌声让我们备受鼓舞。"这次本来张主任也要来的,"随行的干事解释道,"因为开会来不了,特意让我向老领导问好。"我连忙托她向张主任转达问候。
从大数据中我了解到,崔书记曾在海军系统担任无线电主任、政治教导员、组织处处长等重要职务。2021年8月调任朝阳区退役军人局党组书记后,他带领团队在平安维稳、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他又把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到了军休工作中。我上重庆通信学院无线电专业,原来我们同行啊!
“您参加过多少次核试验?”崔书记突然问道。我自豪地回答:"18次!"1958年冬季入伍,42年的军旅生涯,最难忘的就是那些为国家核事业奋斗的日子。崔书记听后沉默片刻,然后郑重地说:"你们是国家的功臣,我们一定会把军休工作做得更好。"
临别时,崔书记再三叮嘱我要保重身体,继续发挥余热。他特别强调,军休干部的经验和智慧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看着书记离去的背影,我和老伴站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这次家访,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回想起这些年,从台下仰望到台上近距离接触,从单纯接受慰问到深入交流,崔书记的每一次到来都让我们倍感温暖。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家访,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精神的传承。我们相信,在这样负责任的领导带领下,军休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能更好的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我们这些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也会越来越精彩。
夕阳西下,我坐在书桌前,提笔写下这几天的感受。窗外的霞光格外明媚,就像崔书记带来的温暖一样,照亮了我们军休老干部的心田,确实的幸福获得感。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