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圆颅方趾
(圆)腻歌喉珠欲溜,(颅)兮颅兮汝勿求。
(方)倚庭花晕脸红,(趾)美重光红颜秀。
发音:yuán lú fāng zhǐ
释义:颅:头颅;趾:脚。方脚圆头。指人类。
出处:《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南史·陈高祖纪》:“方趾圆颅,万不遗一。”
0802 趾高气扬
(趾)高气扬神气显,(高)谈雄辨惊四筵。
(气)概如虹谁识曲,(扬)眉义结黄山涧。
发音:zhǐ gāo qì yáng
释义: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示例: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近义词:得意忘形 不可一世 耀武扬威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盛气凌人 神气活现
反义词:卑躬屈膝 奴颜婢膝 妄自菲薄 自惭形秽
0803 扬汤止沸
(扬)汤止沸难解险,(汤)嫩雪涛翻茗碗。
(止)因东阁看官梅,(沸)地笑歌震天酣。
发音:yáng tāng zhǐ fèi
释义: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0804 沸沸扬扬
(沸)腾之水泡声响,(沸)鼎可怜鱼越塘。
(扬)长弊短好事成,(扬)眉喜目好风光。
发音:fèi fèi yáng yáng
释义: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
出处:《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示例: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黄泥冈上一伙贩枣的客人把**麻翻了人,劫了生辰冈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八回)
近义词:沸反盈天 人声鼎沸;反义词:鸦雀无声
0805 扬幡招魂
(扬)幡招魂坏人心,(幡)花宝盖满清印。
(招)摇争舞郁金裙,(魂)梦还随绿水勤。
发音:yáng fān zhāo hún
释义: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0806 魂不附体
(魂)不附体如梦飞,(不)与体合自流泪。
(附)体勤扫东园雪,(体)若虚空气血亏。
发音:hún bù fù tǐ
释义: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出处:元·乔梦符《金钱记》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体。”
示例: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近义词:丧魂失魄 六神无主 魂飞天外;反义词:无动于衷 悠然自得
0807 体无完肤
(体)无完肤美姿毁,(无)风水面映青梅。
(完)得平生淡性情,(肤)伤痊愈月儿垂。
发音:tǐ wú wán fū
释义: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示例: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近义词:遍体鳞伤 皮开肉绽
0808 肤皮潦草
(肤)皮潦草欠仔细,(皮)褐亲裁悟道理。
(潦)尽波寒亭影倒,(草)色烟光残照里。
发音:fū pǐ liǎo cǎo
释义:形容不扎实,不仔细。
0809 草长莺飞
(草)际虫吟秋露霜,(长)庚对月独凄凉。
(莺)啼宴席似留人,(飞)燕檐下入洞房。
发音:cǎo zhǎng yīng fēi
释义: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示例: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0810 飞鹰走狗
(飞)舞乱花满庭絮,(鹰)扬不展秋风举。
(走)俏真珠藏妙理,(狗)苟蝇营笑无趣。
发音:fēi yīng zǒu gǒu
释义: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出处:《后汉书·袁术传》:“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
近义词:飞鹰走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