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清单

清 单
我同事有个女儿,今年三十岁了还没找对象。急的他两口子成天问这问那,找红娘给女儿说婆家。可老是说不成,这不最近又散了一个。
同事女儿小王第一次见这男孩小张,是在街角的咖啡馆。红娘王姨坐在中间,笑着说:“小王是小学老师,教语文的,孩子们都喜欢她;小张是做工程监理的,踏实。”
小张穿了件浅灰夹克,说话慢条斯理,听小王讲班上调皮学生的趣事时,会忍不住笑,眼尾有浅浅的纹路。小王觉得这人还行,至少不油滑。
之后的一个月,他们见过几次。有时是傍晚在公园散步,小张会听她讲备课到深夜的疲惫;有时是周末去逛书店,小王挑儿童绘本,小张站在旁边翻建筑杂志,偶尔抬头看她,目光温和。
小王妈天天问进展,电话里总说:“孩子,你也三十了,差不多就定下来吧,小张条件不错的。” 小王嘴上应着,心里却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说不清楚,像炖菜少了点盐,不入味。 直到前几天,小张对小王说:“我爸妈想见见你,今晚一起吃个饭,咱们俩先聊聊,顺道说声。”
饭馆是小张选的,一家家常菜馆,包厢里暖黄的灯照着。菜刚上齐,小张磊忽然从包里掏出几张纸,叠得整整齐齐,推到小王面前。 “这是啥?” 小王笑着问,拿起纸展开,脸上的笑慢慢僵住了。
原来是一张清单,字迹工整,清单上写道: 见面礼18 万 8(按本地最高标准), 认亲改口费1 万 2(双方父母各 6 千), 首次登门礼品烟酒茶水果预估 1 万 ,订婚酒席10 桌,每桌 8888,计 8 万 8 ,三金预算5 万(含钻戒) ……
小王数了数整整两页纸,每一笔都标着金额,末了还有个总计:“各项前期投入合计 38 万 6,结婚后花销另算。” 她抬头,小张正端着茶杯抿了一口,嘴角带着点笑意说:“小王,你看啊,这都是咱们这儿的规矩,我提前列出来,一是让你心里有个数,二是证明我家有诚意,该花的钱一分不少。”
小王捏着纸的手有点抖,纸边缘被她攥出了褶皱。她想起前几次见面,小张总问她 “你爸妈退休工资多少”“家里房子是全款吗”,当时只觉得是随口聊天,现在才串了起来。 “小张,” 她声音有点干,“这清单…… 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啊,” 小张放下茶杯,语气坦然,“谈恋爱归谈恋爱,结婚得明算账。比如这见面礼 18 万 8,是给你爸妈的,认亲改口费是给你爷爷奶奶的,都有讲究。我提前列出来,免得以后有纠纷。” “纠纷?” 小王笑了,有点涩,“我们现在是在处对象,不是在谈合作项目吧?” “话不能这么说,” 小张皱了皱眉,“结婚本来就是两个家庭的事,牵扯钱很正常。我这是负责任,丑话说在前面。你看啊,光见面就得花这么多,以后结婚、养孩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不算清楚怎么行?”
小王看着小张,忽然觉得前几次见面的温和都是假的。眼前这个人,把感情拆成了一项项费用,像在超市结账,连零头都算得清清楚楚。 “我爸妈从小教我,谈恋爱要用心,不是用钱算账。” 小王把纸推回去,站起身,“这清单,你留着给别人看吧。我们不合适。”
小张愣了,随即有点急:“你这人怎么这样?我好心提前说清楚,你倒急了?现在谁家结婚不算这些?你是不是觉得我条件配不上你?” 小王没回头,拉开包厢门时,听见小张还在嘟囔:“真是的,又浪费我一顿饭钱……”
第二天红娘来劝,说小张就是实在,不懂浪漫,让小王再想想。小王摇摇头:“王姨,我要找的是能一起吃路边摊也开心的人,不是拿着计算器谈恋爱的。钱能算清,感情算不清,也不该算。” 小王爸妈知道了,叹了口气,没再催。
倒是小王自己,坐在书桌前改作业,看着作业本上孩子们歪歪扭扭的 “爱” 字,忽然笑了。 她不怕等,总有人懂,好的感情,从来不是一张清单能列出来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0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