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声声
路维永
铮铮铮,铮铮铮……
大路家庄集市南头,传来一阵蝈蝈的鸣叫声。
蝈蝈的鸣叫,把我带到了六十年前的田野里。
六十年以前,十几岁的我经常在田间捕捉蝈蝈。家乡的田野里有好几种蝈蝈。体型较小的“梆翅子”,叫起来“梆梆梆梆”的,声音单调,音色差。体型较大的铁蝈蝈,叫起来“铮铮铮铮”的,犹如古筝弹奏的声音,音色美。
艳阳高照的日子,蝈蝈们最兴奋,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它们饱餐过后,抢占到各自的C位,尽展才艺。
循着悦耳的声响,我走过去,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向阳的豆叶上,或向阳的荆棘之上,它们兴致勃勃地快速摩擦着翅膀,心无旁骛地演奏着乐曲。
靠近点,靠近点,再靠近点。我双手齐下,迅速扑向目标。偶尔会失手,眼睁睁让蝈蝈逃之夭夭。大多会将蝈蝈纳入手中,包进豆叶,塞到苇笠头圈的间隙里,带回家去。
回到家,从栏棚里拿来高粱秸秆,手口并用,扎笼子。
一会儿,蝈蝈就做了囚徒,被关进了新居。
铮铮铮,铮铮铮……
集市上的蝈蝈又鸣叫起来。循声而去,我来到一个卖花鸟虫鱼的地摊前。
摊主是一位窈窕少 妇,桃花似的瓜子儿脸,着一身翠绿色的确良夏衣。“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出落得酷似鱼缸里盛开的那朵粉红色的睡莲。几个小伙子一直在地摊附近转悠,不买鱼,不买蝈蝈,也不买花,就一直在那儿看花儿,看得摊主忒不自在(欣赏美女是一种享受?)。
遮阳网下挂着几十个笼子,蝈蝈的叫声就是从笼子里发出来的。
“蝈蝈多少钱一个?”
“十五块。”
扫码,付了钱,面对几十个蝈蝈笼子,我不知选哪一个好。
“铮铮铮,铮铮铮……”
此时,附近有一只蝈蝈叫了起来。
“它和你有缘,就拿它吧。”
摊主摘下那个传出声音的笼子,递给了我。
“回家最好喂它点胡萝卜。胡萝卜营养高,蝈蝈吃了叫得欢。”
“嗯。谢谢!”
特意去超市给它买了几个胡萝卜,带回家,洗后,我切成片状,塞进了笼子。
铮铮铮,铮铮铮……
蝈蝈果然欢快地叫了起来。
星期五下午,悠悠回来了,她让我摘下蝈蝈笼子给她看,我摘下来,给了她。
她把笼子放在小凳上,左看看,右看看,近距离仔细观察着蝈蝈的外貌,说它一直被困在笼子里,太可怜了。她想打开出口,让蝈蝈出来放放风,被奶奶制止了,并让她赶紧把笼口关好。
“悠悠,你知道蝈蝈的叫声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吗?”
“嘴里,当然是嘴里了。我们唱歌不是从嘴里唱吗?”
铮铮铮,铮铮铮……
当蝈蝈又一次发出声音的时候,我让悠悠去仔细观察。
“爷爷,奶奶,蝈蝈发出的声音,不是出自嘴里,而是出自翅膀。是翅膀不断摩擦发出来的哩。”
悠悠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惊喜地告诉我们。
继续观察,她发现了异常情况。
“爷爷,蝈蝈的屁股上粘着东西,粘着一块黑乎乎的东西。”
我过去看,发现蝈蝈屁股上粘着一块黑乎乎的西瓜皮,就把笼子递给了悠悠,下达了指令:“让奶奶给它弄下来。”
悠悠提着笼子,找到了奶奶。
奶奶看了看情况,拿起一把勺子,打开笼口,用勺子柄去拨拉蝈蝈屁股上异物,摁住异物,用力拨拉,不仅将异物弄了下来,还将蝈蝈的一条碧绿色的大腿也一起弄下来了。
“奶奶,你怎么把蝈蝈弄残废了?”
“奶奶不是故意的,意外,纯属意外。”
成了残废的蝈蝈,身残力不残。此后,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悠悠发现了情况:蝈蝈用嘴巴往上拱开笼口,逃将出来,站在了阳台晾衣服的衣架上,正洋洋自得地四处观望。
悠悠喊奶奶快来捕捉蝈蝈,奶奶不干,说小时候曾经被蝈蝈咬伤过手指,挂过彩,打哪,她就再也不敢碰蝈蝈了。
关键时刻,还得靠咱男子汉大丈夫。
我悄悄走过去,瞅准目标,迅速出手,手到擒来,填进笼子,关闭笼口,并使劲儿地往下摁了摁。
摁得挺结实。觉得蝈蝈不会再越笼外逃了。
谁知,第二天清早,我从小院里采来南瓜花,准备喂它时,发现笼口洞开,笼内空空如也——蝈蝈又一次成功越笼逃逸了。
看衣架上,没有;看窗台上,没有;看周围所有物件上,还是没有。
——蝈蝈去哪儿了呢?
喊悠悠与奶奶赶快过来一起寻捕逃犯。
“在这儿,在这儿呢。”
悠悠眼尖,她在地面的一处旮旯里,发现了奄奄一息的蝈蝈。
想象一下:
它用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才用嘴巴将笼口打开。出了笼口的蝈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不留神,从两米多高的笼口处啪嗒一声跌落在了坚硬的地板砖上。
脑震荡了,还是筋伤骨折了?
不得而知。
反正它摔得不轻。
我把它放进笼子,心里默默祷告:老天保佑,保佑蝈蝈福大命大,尽快康复。
咱们伤筋动骨一百天,蝈蝈呢?
没想到,第二天,去探望时,它竟开始活动了,只是动作迟缓了些。
我赶紧去切了几片胡萝卜,塞进笼子。
蝈蝈扑过去,大口大口地饕餮着。
一会儿,它就欢快地鸣叫起来,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铮铮铮,铮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