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母亲的手擀面

yeynsn   59
2025-07-10 17:51

          母亲的手擀面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的挺紧,只有过节或是来了客人才能吃点细粮面饭。有时候看到母亲的擀面杖一沾案板,就知道要有好事了。

那时的面粉金贵,装在粗布口袋里,藏在橱柜最高层。逢年过节,或是本村大姑、赵上村二姑、三姑来串门,或是远处大姨、小姨来走亲戚。母亲才会踩着板凳,小心翼翼舀出一碗面。她总说:“客人来了,先垫垫肚子。” 其实我们都懂,那是怕客人饿着,先用一碗热面条垫垫饥。

面团在母亲手里醒得服帖,擀面杖碾过去,白花花的面剂子就顺着力道舒展开,边缘薄得透亮,中间又带着点韧劲。水在大铁锅里咕嘟冒泡时,她早切好了葱花,磕了鸡蛋在碗里。面条一入锅就欢腾起来,捞出来浇上滚烫的蛋花汤,撒把葱花,客人捧着粗瓷碗吸溜吸溜地吃,母亲在一旁笑着添汤:“再吃点,锅里还有。”

夏天的凉面是另一番光景。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去院里摘香椿,嫩芽沾着露水,剁碎了拌进咸菜里。面条要擀得比平时宽些,下熟了就往井水里一浸,捞上来时带着股清冽的凉。麻汁提前用凉开水调开,蒜泥拍得碎碎的,再摆上几片红通通的萝卜咸菜。我总等不及拌匀,挑一筷子就往嘴里送,面条滑溜溜地钻进喉咙,香椿的鲜、麻汁的香、蒜泥的辣,在舌尖上闹成一团,暑气一下子就跑没了。

最难忘的还是麦收后的通面做的面条。新麦磨的面粉带着淡淡的甜,母亲舍不得多放,擀面条时特意擀得细匀,煮面时再扔一把刚从田埂上掐的人性菜。绿色的菜叶子在面汤里打着旋,盛在碗里,连汤带面呼噜呼噜喝下去,胃里暖融融的,鼻尖还沾着人性菜的清苦气。那时候日子紧巴,玉米窝头是常态,能连着吃几天白通面,已经是天大的福气。母亲总说:“通面省粮,菜香也能顶半碗饭。”

后来我在城里吃过各种各样的面,机器轧的细面整齐划一,浇头花哨得让人眼花缭乱,可总觉得缺点什么。直到有次路过菜市场,闻到一股熟悉的人性菜味,突然就站定了 —— 那味道和记忆里母亲的面条汤一模一样,清清爽爽,带着泥土的气。

这些年过去了,母亲的擀面杖早就不见了。我们的饭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断不了的吃顿手擀面,我们总会下意识地把面条擀得宽一点,往汤里多扔些青菜(可惜不是人性菜)。想在蒸汽腾起来的瞬间,来回忆母亲手擀面曾经的味道。

                   ——2025、7、10

评论

乐而忘忧
乐而忘忧 2025-07-12 17:24
叶老师写的好,难忘的手擀面!
yeynsn
yeynsn 2025-07-11 17:39
srb1941: 啊,介绍细腻。谢谢叶老师分享!孙老师好、谢谢你点评鼓励!
yeynsn
yeynsn 2025-07-11 17:38
linzilushan: 拜读点赞叶老师的美文。谢谢路老师点评、夸赞,下午好!
yeynsn
yeynsn 2025-07-11 17:37
蓬莱gyl: 叶老师写的真好!生动形象!!!谢谢高老师夸赞、鼓励、下午好!
yeynsn
yeynsn 2025-07-11 17:36
高处酷胜寒: 擀面和美文章,好香甜!谢谢老师点评鼓励、下午好!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