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二事(之二)
纪慎言
一行,就是一次出行,二事,就是办了两件事。昨天说了之一,今天再说之二。
有人说我有料理,有人说我懒。我同意前者。平常好天好地的时候,我要出门办事也大多不是单打一,总得捎带着再办一两件别的事。这样的例子很多,说多了显得啰嗦。何况现在这大热的天呢!几天前我就计划好了,等去医院开药的时候,捎带着把脚上穿的这双皮凉鞋修修。
这鞋是几年前网购的,买一送一,158元到手两双。我喜欢这双烟色的,所以穿的多一些。穿多了鞋底子磨得就厉害,左脚的后跟已经磨下去很深的一块,穿着感觉不大得劲了。如今没有多少人修鞋穿了,所以修鞋的人也快成了濒临灭绝的动物了。但我知道,在我去医院的路上,老城隍庙遗址那儿还有一两个修鞋修伞配钥匙的摊位。
开完药出来,我提着一大兜子药(价值1500多元,3斤多重),直奔印象中的修鞋摊而去。路上想起了李大夫的大名李世军(昨天说的有误。应是李士军)。在一把破旧的太阳伞下,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修鞋人。他见我朝他走去,很自然地抬手与我打了个招呼。几年前我找他配过一个信报箱的钥匙,挺小的一个钥匙,他要了3块钱,给他两块说什么也不行。他是个半哑巴,能听见却不能说话,不行就是摇头摆手。
他把他刚才坐着的椅子让给我,自己坐上了干活时坐的小马扎。我坐下后抬起左脚让他看了看鞋底,然后把鞋脱下来递给他。他拿过去看了看,就抓紧翻找材料开始修鞋了。
我坐下不久,旁边过来一个体格挺壮、吃的挺胖、晒得挺黑、穿得挺脏的男人,就坐在了我左边的一个稍高一些的马扎上。我以为这下子不寂寞了,有人坐旁边,可以趁机说说话,聊聊天,了解个社会行情什么的,也可以为我的写作积累点素材什么的。我指了指正修鞋的那个人侧脸对他说,他说话有障碍吧?谁知道他没有说什么,而是冲我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我以为他是在夸那个修鞋的师傅,我就又问他,有六十了吧?这回,他嘴里啰啰着,俩手在自己的头上反复快速地比划起来。我虽然不明白他比划的是什么意思,但是我明白了,敢情我跟前的这俩人都是有语言障碍的难兄难弟啊!
那个干活的修鞋师傅很认真,把我的两只鞋都修好之后,用他的两个食指一交叉向我比划收费数字。我摸了摸口袋,正好有一张十元钱的现钞,掏出来递给了他。然后穿好鞋,我提上药,向他摆摆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