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家立业、正儿八经地过生活,我也承应乡土民俗,学着老辈们每年里的每个节日都是怎么过的,比葫芦画瓢地那样过。又到二月二该炒“蝎子爪”了,不免又对过去的那个炒“蝎子爪”有些许怀想。
俺这儿二月二炒黄豆就叫炒“蝎子爪”。黄豆寓意黄金豆、金黄豆、金豆子啊!通常是那天的前一天里簸好豆子,二月二天还黑胧的,家里大人便起来用烧柴地锅慢火翻炒豆子。等到豆子一阵阵噼里啪啦满锅响、一个个都炸腰笑了,再洒一点水,放入面糖或砂糖(白糖或红糖),拌匀。待豆子全身粘满糖,成为糖豆。又香又甜又酥又脆。也有放盐的。而有时候也没有什么糖可放,只是清炒。据说吃了这“蝎子爪”,可免身上长疮。这又是人们联想到了以毒攻毒。过去都是茅草老土屋,低矮窄小,阴暗潮湿。除了冬季,屋檐下墙上净肯有蝎子蜇人。记得奶奶就经常挨蝎子蛰,都是上厕所时。她腿脚不便,走路都扶着墙,手就招着趴在墙上的蝎子。所以,人们就趁二月二蝎子露头这日,猛炒“蝎子爪”,以免蝎子祸害人。至于为什么非得是要在天明前炒那“蝎子爪”,原因是怕天一亮蝎子就爬出来了吧。并且还把院子里所有的墙根都撒上青灰,这样好避蝎子等害虫出窟。
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初二那年的二月二,我和弟弟早起一看:满院子鞭炮皮,父亲破天荒地在院子中央用草木灰围出了一盘板板整整、圆圆溜溜、样正的大青龙!现在想来,就和后来兴起的盘状蚊香一样一样的,那么匀称那么圆!那真像是用圆规画得一样,一圈圈那么等距离、线条粗细那么均匀!这打“囤”围“龙”放鞭炮一般是男人的活儿,女人一般是炒炒“蝎子爪”。那天母亲也早已在天亮前炒好了“蝎子爪”。我在自钉的16开白光纸本子中间撕了两张纸,和弟弟一人一包糖豆,装进拢袄褂子口袋,兴高采烈地上学去。一出家门,更是一股股的炒豆喷香扑鼻而来。直至出了村口,鼻子里仍留有炒豆的飘香!
迎着太阳一段奔跑,直至校门口。教室里同学们互换品尝“蝎子爪”,你“咯嘣”,我“咯嘣”,他“咯嘣”。整个教室里“咯咯蹦蹦”,“咯嘣”声替代了往日朗朗的晨读声。班主任语文老师来了:“怎么?只顾咯嘣了,也不念书了?”大家都笑,纷纷举着纸包:“老师您也咯嘣!”“老师尝我的!俺家放的糖多,都成块了!”“老师尝我的!俺是咸的!”彭老师也是路远,也带煎饼在校吃早饭。他有时在办公室和老师们一起吃,有时去教室和我们一起吃。所以他品尝了前面门口几个同学的“蝎子爪”,吃了谁的谁高兴。最后老师说:“我品尝不过来,同学们快念书吧。”教室里响起了甜甜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