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锦上添花,寻友再传佳音

z.h.quan   825
2011-03-09 16:50
锦上添花,寻友再传佳音

        2010年,为了会友寻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历数千公里路程奔赴大西南,会见分别50多年的战友,并寻找更多的失去联系的战友,赴重庆,走成都,走家串户,辗转寻找,在老朋友的大力协助下,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使命,成为当年的一件大事。近30年来的寻友之举我自命为“大海捞针工程”,离散的战友散布地域广,时间跨度长,无联系地址,要想找到真如大海捞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还真的捞上来不少的“针”,找到10多名久别的战友,这项“工程”也进入收官阶段。

       说是成渝之行会友寻友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并非尽善尽美,是的,欲寻在川西北一起工作过的6名战友中,江陵、姚健未能找到。最近从远在蓉城的老战友蒋道庚那里得到令人高兴的信息,拿到了好友江陵军医的电话号码,我立刻进行了沟通,非常顺利,久违了的声音在相隔半个多世纪后又出现在耳边,声音来自遥远的南海之滨的雷州半岛,这是一个令人十分高兴的时刻,曾感到自慰的寻友之举锦上添花,再传佳音。

        当时是50年代的前期,战友江陵是个亮丽大气的四川女孩,是名飒爽英姿的军中巾帼,是位威武之师的白衣天使,活泼开朗,喜拉手风琴,我当时也开始学琴,她拉的比我好,我很欣赏,我们常在一起参加文娱活动,相处时间虽不太长,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临别时赠给我的照片和留言,寄托了浓浓的战友之情。人员流动,我们先后离开了那里,那是川西北理县尽头寨,青山翠谷之中,筑路部队的后援区,解放军52医院所在地,歌声,琴声,笑声,战友们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影,都留在曾为之付出的征程。尽头寨是一处环境优美的羌族村镇,不幸的是,若干年后5.12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给我们留下了负面的记忆。

        在成都寻友那些天,听战友们说,大约是58年,为了支援北大荒,,老战友江陵转业去了黑龙江,那时我也正在黑龙江一所军校学习,也是在同一时期,为了同一目的,我所在的军校一大批即将完成学业的在校同学也转业到北大荒,规模更大的是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从朝鲜回国后,其中有的部队整建制地集体转业去北大荒,就像60年代我和我们的部队集体转业去新疆一样,国家需要,义不容辞。

         和老战友沟通以后,证实了上述信息,当年转业在政策执行上很有问题,那个年代,很多事情被扭曲,我的这位战友因出身问题受了不少磨难。令人欣慰的是,老战友经受住了考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为美丽富饶的北大荒,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在随后的日子里,老战友从大东北辗转至大西北,改革开放后,长期定居岭南,在那里,作为单位学术上的带头人,为当地的人民百姓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荣幸地被命名为省级三八红旗手。 现今晚年生活丰富而充实,活跃在老年大学,活跃在老年合唱团,活跃在老年朋友们中间,利用特长,发挥余热。

                                         50年代,军中川妹子          

                                 

                    1958年,齐齐哈尔医学院军医队部分同学转业去北大荒前合影留念(后右二为作者)         

               

   
 

评论

z.h.quan
z.h.quan 2011-03-13 11:09
caibeiren: 看到照片了,过去的年代,总是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那么年轻美丽的生命献给了轰轰烈烈的事业。当今的年轻人是理解不了的。我的父母也都是这样的人,很为他们自豪 ...你还年轻,年富力强,有才华,肯定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强得多。
caibeiren
caibeiren 2011-03-12 21:36
看到照片了,过去的年代,总是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那么年轻美丽的生命献给了轰轰烈烈的事业。当今的年轻人是理解不了的。我的父母也都是这样的人,很为他们自豪。也很引以自豪。
z.h.quan
z.h.quan 2011-03-12 16:43
caibeiren: 看不到的。只是显示:图片来自网易相册。是吗?我还不知道呢,谢谢提醒,我再重新上传。
caibeiren
caibeiren 2011-03-12 15:01
看不到的。只是显示:图片来自网易相册。
z.h.quan
z.h.quan 2011-03-12 09:17
caibeiren: 看不到图片,遗憾啊。很想看看当年的巾帼女杰。照片附在文章之后,看不到吗?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