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渤海老战士刘挺柱

军事发烧友   818
2011-02-18 13:00

       老战士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是共和国的开国功臣,是党史和军史的重要见证人。渤海老战士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机智灵活、吃苦耐劳、不畏强敌、英勇善战。曾几何时他们黑铁山旧县镇牛头镇起义,坚持清河平原和冀鲁边区敌后游击战争;曾几何时他们挺进东北、转战山东、逐鹿中原、饮马长江,大进军飞渡长江、横扫沪闽、席卷粤桂、挥师戈壁;曾几何时他们警备上海、保卫海疆、屯垦戍边、金门炮战,为人民唐山抗震、反击越南、首都戒严、九八抗洪……数不尽的战斗经历使他们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非凡的人生道路使他们与众不同。

                                         渤海老战士刘挺柱

       刘挺柱,原名刘廷柱,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佘家巷乡人,1919年1月28日出生,2004年9月2日病逝。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挺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家乡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入伍来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6旅16团3营9连,先后担任班长、排长、指导员。1943年7月邢仁甫叛变革命后,刘挺柱调任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庆云县大队(独立营)副政委,在庆云、无棣一带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不久升任庆云县独立营教导员。1945年9月,渤海军区第一、三军分区合并为第一军分区,刘挺柱于10月调任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处干事,不久担任直工股股长。11月,刘挺柱调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警备8旅17团2营教导员。最近网络比较火的小说《无字碑》中所描写的渤海铁军所在营,就是刘挺柱带出的17团2营,所部5连就是当年威震冀鲁边区的庆云县独立营“夜猫5连”和“铁帽子5连”。

 

       解放战争开始后,1946年11月,警备8旅17团改称渤海11师17团,刘挺柱任2营教导员。1947年2月,渤海11师17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7团时刘挺柱仍任2营教导员,随后参加莱芜战役锦阳关阻击战。4月下旬后随部参加泰安战役、孟良崮战役。7月后随华野10纵外线出击,攻万德、克界首,接着在鲁西南参加梁山阻击战。9月至11月参加了沙土集战役和陇海铁路破击作战。1948年1月在成武、曹县刘挺柱协助营长段文和组织部队开展新式整军运动。3月随部挺进豫皖苏边区作战,先后参加了攻克太和、涡阳、驻马店、确山等地的战斗。5月参加宛西战役、宛东战役。6月参加开封战役。9月参加济南战役,率部攻击邮政大楼74师172团时头部负重伤,后脑中留下了三块弹片。11月参加淮海战役徐东阻击战和陈官庄总攻击,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6连打光丢失阵地,他肩挎汤姆逊冲锋枪亲自带5连夺回了阵地。淮海战役结束后所部4连被华野10纵授予“攻守全胜连”的荣誉称号。1949年1月全军统一编制,刘挺柱升任第三野战军28军83师248团政治处主任。4月,随部参加渡江战役,随28军主力在江阴以西登陆,连克宜兴、长兴、吴兴。5月参加上海战役,随部克太仓、取嘉定、夺罗店。9月,刘挺柱升任28军83师248团政委。10月初指挥部队参加福州战役。

      

       建国后,刘挺柱升任83师政治部主任,后来调任82师政治部主任。1955年,刘挺柱被授予中校军衔。1956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60毕业后于11月出任福州军区28军83师政委,期间兼任过福建省晋江地委书记和莆田地委书记,他支持、关心地方工作,组织部队参加地方建设,为两地海防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69年,刘挺柱出席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1970年12月,刘挺柱升任福州军区29军政委。1971年,周恩来总理为其改名刘挺柱,寓意梁柱昂首挺立,国家大有希望。1974年,刘挺柱出席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1980年7月,刘挺柱调任福建省军区政委,期间积极拥护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为党、军队和国家的建设献计献策。1983年5月,刘挺柱离职休养,享受兵团级待遇。2001年时,刘挺柱与其在外工作的三兄弟捐款10万余元,为家乡建起了科技文化大院,推动家乡人民科技致富。

    

       刘挺柱在战争年代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先后三次负伤,荣获过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渤海老战士冯殿良曾这样评价他“上了战场如同猛虎下山,对待战士像慈祥的大妈,平时说话慢言慢语,很有亲和力,战士们都愿意把心里话对他讲。只要他一出面,就是再顽固的俘虏兵也能立马开窍”。 刘挺柱是渤海老区走出的优秀儿女,是28军培养出来的优秀政工干部,是无棣人民的骄傲,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将永远记住他。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