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串连,见到了毛主席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1966年11月26日,我们到北京大串连,见到了毛主席。当时那种狂热、宏大的场面,那种骄傲和自豪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是毛主席第8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当时,大串连像暴风骤雨一样刮遍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学校地处乡镇,远离县城,但照样被卷了进去。开始在县内串连;后来到专区市,到省会;再后来,直接到北京,把见到毛主席作为串连的首要目的。
参加这次串连的,是我们刚刚成立的“风雷激战斗队”全体成员,共有16人,都是高中毕业,因全国停课闹革命而留在学校的同班同学。出发那天,大家头戴军帽,臂带袖章,背着折叠整齐的背包。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走在最前面的一名女同学,高举着我们精心制作的红色大型队旗,旗上书写着毛体“风雷激战斗队”五个大字,红底黄字,分外耀眼。
按照计划,我们第一站是步行到烟台,再从烟台坐船去天津,到了天津,再步行到北京。这样既算是徒步串连,可以尽早见到毛主席,又可以少走将近1200里路程。
从学校到烟台60公里,一路上,我们不停地高呼“毛主席万岁”等口号;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下定决心”等歌曲。尤其到了村口或者农民正在耕作的田头,我们的歌声和口号声便更加响亮,赢得了人们一阵阵的热烈掌声。先后有两次开车的师傅把车停在路边,让我们上车,说是顺路把我们捎到烟台,都被我们婉言拒绝了。
在烟台,我们一边串连,一边轮流去排队买船票。结果,卖票的人听说我们是到北京串连,就免费给了我们16张票。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到达天津后,我们又步行了2天,于23日下午到达了北京。
北京的接待站设在先农坛体育场,我们到达时见到的情景真是让人吃惊。那么大的体育场,竟被各地来京的红卫兵挤得水泄不通。不少人没有得到及时安排,就在那里露天过夜。好在我们拿的是徒步串连介绍信,便被优先安排到位于张自忠路的各省市驻京办事处接待站。
这个接待站住了大约四五百人,几座楼房的每一个房间都挤满了外地来京的红卫兵。房间里没有床铺,只是在地上铺了厚厚的麦秧秸秆。晚上,我们把自己的背包打开,一个挨着一个地睡在麦秧上。有的没带行李,接待站便提供被褥;有的没穿棉衣,写一张借条,就可以领到一件军大氅。后来听说,有的人把大氅穿回了家,也没有人过问。
到接待站的当天,便得知毛主席最近几天要接见红卫兵。接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是由接待站的解放军战士组织的。我们16人被编为1个班,每3个班,为1个排。排长由一名战士担任,班长则由大家推选。在这里,吃住不花钱,坐公共汽车也免费。白天,我们到街上或者大学去看大字报,参加批斗大会,收集传单。晚上,排长则领着学习文件,给我们讲解毛主席接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5号下午,排长通知我们,说明天参加毛主席接见,并再次强调不要带小刀、钢笔等物品,只拿着《毛主席语录》就行了。有的同学问什么时间,排长答复道:“具体时间保密,大家不要问!”
第二天一大早,大约5点多钟,天还未亮,起床号声便响了起来。大家像一名就要上战场的战士那样迅速行动起来,洗脸、吃早饭等仅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饭后,每人都带上了刚刚领到的午饭——一个面包和一根火腿肠,便排着整齐的队伍,呼喊着口号出发了。
我们这个接待站被安排在西长安大街等候接见。不大一会儿,大街上便挤满了人群。除了道路中央留出几米车道和最前边5排解放军战士外,人行道等其余的地方全部是红卫兵。排长让大家席地而坐,组织我们演唱革命歌曲和表演节目。时而合唱,时而独唱。啦啦队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许多小数民族的学生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下午3点,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声,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只见毛主席、林彪、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乘8辆敞蓬吉普车,由东而西,依次缓缓而来。最前面的毛主席挥舞巨臂,向我们招手;紧随其后的林彪等人手擎“红宝书”,向大家致意。
人群一下子沸腾了。红卫兵们高高地举起《毛主席语录》,宽广的大街立刻成了红色的海洋。红卫兵们疯狂地高呼“毛主席万岁”!口号声像千军万马,呼啸而起;像雷霆风暴,响彻万里云霄。
大家一边振臂高呼,一边不顾一切地往前挤。多么想离伟大领袖再近一点;多么想扯一扯伟大领袖的衣角;多么想偎依在那宽广的胸怀,聆听一下那慈父般的教诲啊!这时,现场的解放军战士高喊不要乱,让大家维持好秩序,并且手挽手地拉起了人墙,才保证了车队安全顺利地通过。
回到接待站后,我立即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道:1966年11月26日,我见到了最最伟大领袖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