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知易行难”说

xinjin   553
2011-03-17 09:37
 每天一来报纸,我都翻翻,可报上有句话却始终说不对,有时问老伴:“怎么说来?调方式,转结构?”她嗔笑道:“又说倒了,是转方式,调结构。”
 我所以说不对,是长时间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即“转”的是什么?“调”的又是什么?因为我看到一些地方目前还在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大上项目。路越修越宽,楼越盖越高,有的还在建国际化风情街。难道这就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具体内容?想也想不明白,一头雾水,不清楚。但又想,中央提出转方式、调结构的目的肯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不是为了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报纸上看,有些单位“转”“调”得快,效果非常好。以房地产为例,随着国家调控力度加大,威海正华建工集团感到压力不少,企业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他们用建房的钱盖起6个高标准蔬菜大棚,聘请寿光种菜高手用农家肥种绿色蔬菜。据说,那水灵灵的西红柿不用水洗,摘下来就可以吃。他们还建成100亩茶园,能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并以此带动起采茶、制茶、品茶的观光旅游业。一个高效农业项目,不仅给房地产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还给当地农民带来实惠。你想,百姓吃上了放心菜,喝上了名牌茶,周围农民种菜制茶,使钱包鼓起来,这岂不是幸福闯进了门吗?
 转方式,调结构,房地产业能做到,其他行业也一样,但为什么长时间不能贯彻落实呢?最难的地方在哪里?正如温总理所说的:一是观念,一是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一点不错,经济转型,首先是人的转型。有些地方政府两眼盯着GDP的增长,没有摆正发展经济与满足群众需求的关系,忽视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以,在考核干部时应从百姓的幸福着眼,看看他们热盼的几点:通胀影响少一点、住房价格低一点、工资收入涨一点、看病负担轻一点,实现了没有?幸福不幸福,群众说说看,以群众的幸福来衡量干部的功绩。现在,转方式,调结构,已然入心。政府在说,企业在说 ,老百姓也在说,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心无旁骛抓落实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