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歌而动
也许这些年经历的太多,我早已不被轻易感动,更别说感动得涕泪横流。但最近我却常为一些歌声所动,面对电视看着听着,偶然的一首歌,也许就会不知不觉鼻酸眼朦,忍不住地掉泪。家里人很诧异,关切询问我怎么了?我摇头不语,内心翻腾着被感动的惬意。
今年春节晚会,有三位草根歌手走上央视舞台,他们的经历都比较坎坷,曾在街头卖唱。其中“旭日阳刚”唱的《春天里》,像在我心里点燃的一把火。“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这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春天里”。一曲未尽,我的泪水已控制不住地滑落,原本喜庆的大年夜,被一首《春天里》搅得坐卧不宁泪流满面。如果是别人演唱这首歌,不管他演绎的多么完美,我也许都不会在意,正因为是旭日阳刚,才让我如此感动。这不是因为旋律优美,而在于歌手对歌曲含义的理解;不是因为嗓音如何出色,而恰是歌手质朴的歌喉艰辛的经历,笨拙的双手露怯的眼神,还有浑身都迸发出热情的专注。如果说刘刚的歌声略带温柔恬美,那么王旭的歌声就显得粗犷苍劲,这种高低相间,粗细有别的完美结合,唱出了《春天里》的灵魂,也唱出了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看着俩人竭尽全力的模样,感觉这不是在演唱,而是在同命运抗争,在磨难和理想中摸索新的道路,犹如一叶鹅黄嫩草,柔弱而顽强地迎接希望的春天。
我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多年前我去北京出差,西单商场附近有个不大的广场,一个中年盲人曾在那儿手弹电子琴,脚踏架子鼓卖唱。当时不少卖唱的人都戴墨镜,或真或假遮掩双眼,怕别人看见也怕见到别人。但这一位盲人却没有戴,直接裸露出两个空洞的眼眶,凹陷的地方被眼皮覆盖,平添几分悲惨。也许是失明的缘故,他唱歌时爱把头仰起来,边唱边摇,像要望穿无尽苍穹。他歌声很专业,好像受过专门训练,对每首歌都十分投入。他用一曲《笑脸》,把我震撼的浑身发抖。听说过许多/山盟海誓的表演/突然想看看你/曾经纯真的笑脸……虽然两鬓花白,但唱到动情处,他脸上仍然弥漫起青春的陶醉。多么简单的渴望,却那样遥不可及;多么珍贵的幸福,哪怕只有瞬间。尽管他生活艰难,或许他从没见过真正笑脸,可那歌声与表情,分明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激,对爱情的神往。这歌声仿佛是呐喊,又好像是呼唤。呐喊着光明的到来,呼唤着幸福的降临。我流泪了,在他陶醉的神态中难过地流泪,在他忘情的歌声中感动地流泪。我掏出身上所有的现钱,默默放进他面前的小木箱。
我并不懂音乐,连最简单的曲谱也不认识,偶尔自娱自乐唱个歌,别人都褒贬五音不全。但这不妨碍我有空就听歌,听那些能让我感动到流泪的歌。有时候自己也产生疑虑,是不是哪条神经出了毛病?否则一向坚忍倔犟的我,怎么会在一首歌面前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生活是流动的水,我们很多时候都身处激流,来不及去思考,也来不及去感动。快节奏和冷处理是这个世界最时尚的行为准则。感动别人容易,感动自己很难,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不过,如果能有一隅清闲,还是静下心来听首歌,与歌者面对面,与歌声情对情,让自己感动一次流泪一次,那时就会发现,蒙蔽了太多红尘的心底,原来善良和热情在如花般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