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初春仁和大峡谷游记

蒲先和   610
2011-03-23 20:29
  
  实在有些孤陋寡闻,从知道天底下有个“仁和大峡谷”到身临其境,只有五天。
  乘车东去,过寨里、过蓼坞,至庙子转而南行。过泰和山景区不久,即达谷口。
  随驴友们踏进峡谷,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感觉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给这即将开放的景点作广告。
  队伍沿谷底鱼贯前行,时而上,时而下,时而左,时而右。两旁石壁或层层叠叠,或斧劈刀削,石隙间一丛丛老柏斜攲而出。近午的太阳光,斜照在山崖上,谷底的冰依然笼罩在阴凉中,白皑皑的。触景生情,郦道元《水经注》中描述三峡的几句话浮上脑海。“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倘若移到这里,倒也恰当。不过即便“亭午夜分”,在这山谷的狭窄处,也未必能看到太阳和月亮。沿途行来,时狭窄,时开阔。狭窄处自觉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开阔处,望着陡峻的峭壁,又觉得身如草芥,渺小得可怜。
  紧靠峭壁,修了栈道。虽然没有蜀道的“云傍马头生”,确真的是“山从人面起”。栈道的修建,一来是因着山势的崎岖跌宕,二来还可能考虑到夏秋间雨水丰沛,涧底波滔澎湃,让游客不但能够通行无阻,而且还能徜徉在这栈道上,观赏这大自然的恩赐。
  归途,峡谷的景色还像电影一样在头脑中闪过:这里没有一处庙宇,没有一处所谓的名人“遗迹”。她的美,是“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天然之美。如果给她扎一条红头绳,倒还罢了,如果涂脂抹粉,环佩丁当,怕是不会引起驴友们的兴趣了。

 

评论

蒲先和
蒲先和 2011-03-27 21:01
sdzzmfj: 拜读学习叫好!蒲老师上来一句话多了“在些”这俩字吧? 感谢小孟同志指出失误,向小孟同志一丝不苟的精神学习。
sdzzmfj
sdzzmfj 2011-03-26 21:28
拜读学习叫好!蒲老师上来一句话多了“在些”这俩字吧?
sijiqing
sijiqing 2011-03-26 18:57
很远了,谢谢
蒲先和
蒲先和 2011-03-26 17:12
caibeiren: 就是照片太少了。多贴几幅啊。这一阵子跟着驴友们胡蹿,照片是不少,没发。
蒲先和
蒲先和 2011-03-26 17:11
xinjin: 游记写得太美了,值得好好学习。谢谢鼓励。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