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盐风刚过,人心趋于平静,昨日又见某报一条消息:“海参涨价前疯狂抢购,存量有限,不容错过。”诚然人们不会排队去抢购海参,但这一个“抢”字,却令人厌恶。一个媒体记者是语言贫乏,还是与商业圈有什么切不断的经济链条,非用“抢”字不可?
百姓过去过苦日子,加上几年自然灾害,对与生活敏感的问题,尤为关心,如日常生活必需的米面油盐酱醋之类,平日街头巷尾热议,报纸电视也常常涉及,一旦价格波动,人心慌慌,好在这次在不要跟风抢盐上,媒体做了许多宣传,平息了抢盐风波。然而笔者注意到类似“抢”的文章,变相鼓动群众购买,在某些报纸上,屡见不鲜。譬如,明明股市连日下跌,却说这是牛市的开始;明明房价下跌,却说房价处于高位,甚至剧场上座率低,也说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些宣传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抢”字:快买股票,快置房产,快购戏票。你“抢”他喜,从中渔利,最终骗了你自己。
对于这种事,多用反思。他说“牛”,你想“熊”;他说“涨”,你想“降”,久而久之,反思多了,自然不参入抢购的行列,少到超市(卖场)排队,少买不急用的物品,平平安安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