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我的高中日记选编(7)

嘉言懿行   248
2015-03-11 09:28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

                        ——我的高中日记选编(7

 

            19651224

      今天,进一步讨论了校长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报告。结合班级中的具体情况,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以前曾有人说什么“毛主席说个完全、彻底,全国人民就要都去学习,而别人说同样的话,怎么却没有人去学习呢?”看!这是站在什么阶级立场上说出来的话!我真想不通为什么还有人对毛主席著作不相信呢?

      中国的革命之所以取得了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巨大成就,不就是毛泽东思想指导的结果吗?毛主席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一切都说明了毛主席的英明伟大。

      现在,谁能够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谁就会进步得很快,工作就会很顺利;谁不学习毛主席著作,就必然做不好工作。谁反对学习毛主席著作,他就是我们的敌人。

 

            1966121

      昨天回家听到了一件令人感动和钦佩的事情:我们村的贫农孤儿隋建勋忽然收到了一笔10元钱的汇款,是去年在村里搞社教的贺玉成寄来的。贺玉成是一名初中毕业生,今年参了军,这是他入伍后领到的第一次津贴。

      结合这件事情,我认真学习了《为人民服务》,深刻认识到对于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来说,首要任务是狠抓政治,提高思想觉悟,把毛泽东思想掌握好,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我决心树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为革命而升学,为革命而回乡生产,为革命而去从事其他工作。

 

            196628

      我觉得一个青年学生光学好功课不行,还必须认真学好毛主席著作。今天的班会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就是必须把学习毛著放在首位,必须树立好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思想。我一定以此为目标,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196629

      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并不是一句空话,他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也就是要为革命而学习,不是为个人目的而学习。为革命而学,就能够做到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否则,就不可能做到。归根结底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在任何时候都要首先想到人民利益。只有这样,毕业后如果考不上大学,才能愉快地回到农村,积极投入革命建设中去。

 

            1966418

      到今天,我入团已经3周年了。回忆起来,在团组织的怀抱里,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对人生观,对阶级和阶级斗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尤其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大。

      但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归结起来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不够;工作不够主动大胆。今后一定更好的向党团组织靠拢,争取更大进步。一定把学毛著当成最重要的任务。

 

    编后话:学习毛著运动催化了个人崇拜、人治等封建专制体制的蔓延和膨胀

    学毛著运动,大体上始于1964年,终于1976年,历经13个年头。前2年为初始阶段,主要是舆论宣传,典型引路;1966年“文革”开始后,“四卷”发到了家家户户,人人手举“红宝书”(语录),在“山呼万岁,万寿无疆”的同时,事事处处必须背诵毛主席语录。言必祝万寿无疆,文必以伟大领袖的话开头。这时,学毛著达到了巅峰时期;在以后的10年中,毛主席的话成为国家治理的最高指示,也成为全国人民言行的依据和准则。这一过程为学毛著的常态化时期。

    回顾那段历史,不难看出,这种学习运动不符合依法治国基本规律,不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也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章的要求。把那种社会形态与历史相比,竟会发现与封建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除了万岁、万寿无疆之外,最高指示不就是圣旨、御批吗? 

评论

八月树
八月树 2015-03-15 11:33
于老头为善: 那时只能说一,对领袖只能歌颂。那时,逻辑学是不适用的。
于老头为善
于老头为善 2015-03-15 11:17
八月树: 那时就搞双重标准。那时只能说一,对领袖只能歌颂。
嘉言懿行
嘉言懿行 2015-03-15 09:20
禾旭: 那时的个人崇拜搞得轰轰烈烈。读者您的日记,真的为您很惋惜,眼看就要进考场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喊着这样的口号,一颗红心还在,两种准备,却变成了一种, ...文化大革命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俗话说:十年植树,百年树人。真正肃清其危害,可能需要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谢谢李老师到访支持和雅评!
禾旭
禾旭 2015-03-14 20:31
那时的个人崇拜搞得轰轰烈烈。读者您的日记,真的为您很惋惜,眼看就要进考场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喊着这样的口号,一颗红心还在,两种准备,却变成了一种,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悲哀!
八月树
八月树 2015-03-14 16:02
于老头为善: 我过去读毛著只好在心中打问号,有敢说一个“不”字。记得65年去县党校学习,我说毛提岀对人要一分为二,那么对毛应怎么一分为二呢?在座的人互相看看谁也不说一 ...那时就搞双重标准。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