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成本说
幸福的享受是要成本的。其实幸福在现实生活中是再普遍和普通不过的,既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不要运用逻辑的缜密来定义。因为幸福只不过是一种实用或实效,或者说是一种享受和满足。可以说,一个人就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只要感觉到心情愉悦、精神舒畅,那就是幸福。就比如我们在大街上看讨钱的乞丐在数钱时的那种专注和满足,那就是幸福啊!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下里巴人,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流浪乞丐,都被幸福宠爱,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只是享受的方法和途径不同而已。
幸福原本就是一种感觉,在豪华的私人游艇上晒太阳是一种幸福,在海边沙滩上享受劳作之余的片刻悠闲也是一种幸福。两种幸福并无品质高低之别,只有成本的高低之分。芸芸众生,要活得痛快,必须学会降低幸福的成本。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就像花儿一样,幸福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所谓低成本幸福,窃以为,就是知足常乐、笑逐颜开,用平常心观平常事,在不起眼的生活中寻找幸福。用电视剧《大生活》主人公的话来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并且要幸福地快快乐乐地活下去。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说得好:“人要常有欢喜心,有虾摸虾,无虾洗裤,并常把福分给予别人。”生活中,大凡追求低成本幸福的人,往往在不起眼的地方常怀有幸福感。眼前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鸟语花香,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家庭的天伦之乐,都是感受幸福的平台。有诗为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良辰美景心自在,便是人间好时节。”更有清人石成金的《莫恼歌》说出了低成本幸福的本意:“莫要恼,莫要恼,明日阴晴尚难保。双亲膝下俱承欢,一家大小都和好,粗布衣,菜饭饱,这个快活那里讨。富贵荣华眼前花,何苦自己寻烦恼。”
降低幸福的成本,首先不要把幸福的门槛设置得太高。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有一种藤本植物,生长在被高大茂密的树木遮蔽得严严实实的林子里,难见阳光,但这种植物能抓住从树缝里透射进来的一点点阳光,开出绚丽的花朵!
人生其实也需要这种抓住幸福的本领,哪怕是缝隙里透过来的一点点“阳光”,也要将自己的“幸福”彻底绽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平常心观平常事,在不起眼的生活中找到幸福。
生活中,那些幸福成本降得很低的人,往往能在最平常的生活细节里感受幸福:眼前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家庭的天伦之乐、朋友间的一场促膝交谈、沙滩上的片刻小憩,都是幸福的源头。
把幸福成本降得低些,人心就有更广阔的自由自在。
有的人,把拥有数不清的金钱视为幸福,把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视为幸福,这样的幸福成本太高,想要实现殊为不易,他们要勾心斗角、殚精竭虑。而且这种高成本的幸福常常带来高风险,稍有不慎,会一败涂地。
降低幸福的成本,还要学会不和别人盲目攀比。
幸福成本低的人都是自知自信的人,他们不盲目比较,不去羡慕别人的大红大紫,不去眼红别人的大富大贵,懂得什么样的事可干、什么样的生活最适合自己。他们懂得利用已有资源获取幸福,而从不为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烦恼。
而有些人,他们把自己手头的幸福闲置着不去理会,却一心一意仰望别人的幸福,拿别人的富贵和风光来做自己的目标,结果除了把自己“刺激”得血压升高心烦气躁外,别无所获,这倒与真正的幸福背道而驰了。还有一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心要做别人幸福的标杆,一辈子沉溺在欲望的追求中,他们终生与幸福无缘。
低成本的幸福是一种没有风险的幸福,是一种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幸福,也是一种精神的修炼和优良品性,还是一个人难得的精神财富。降低幸福的成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它需要平和的心境,需要长期的修身养性,需要不断删减自己的物质欲望。作为一个平凡人,幸福的成本不妨降低点,再降低点。不要等到拥有了公司、拥有了亿万身家、拥有了私人豪华游艇,你才幸福。人,更应该学学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里的藤本植物,有一点点阳光就尽情地灿烂;人,更应该学学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不为名利所累,知足常乐,始终与快乐和幸福相伴。
“低成本幸福”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它需要一个好的内心境界。人一旦通过长期的修身养性,树立一个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保持一种平常心和感恩心,就会少点私欲、多一点快活,幸福也会不找自来。窃以为,作为平凡人,不妨学学澳大利亚沙漠上的植物,学学北京城的出租车司机,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找乐、自我平衡,遇到艰苦的生存环境,学会用快乐生活,尽最大努力发挥出自我潜能,用奉献来达到心灵的满足,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低成本幸福。而这个道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