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被媚俗扼杀的文化品位

纪慎言   545
2011-03-28 09:20

被媚俗扼杀的文化品位

纪慎言

    我一直认为:正是广大观众受某些媚体和某些人的忽悠和误导,一味追求文化娱乐的庸俗化(即无论思想格调高低,只要把人逗笑了就好),才使像春晚这样举国关注的大型文化活动越来越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才让《卖拐》《卖车》、卖担架、公鸡下蛋、《不差钱》《同桌的你》这些老鼠耍猫类的忽悠节目成了铁打的一等奖;从而使人们渐渐堕入迷宫,以为这些就是文化,而不知品位为何物。

    我认为,被指责的“媚雅”其实是应该叫做“崇雅”的,而“崇雅”应该是所有正常人的本性,就像“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一样自然。有人抬出早逝的王小波来说事,讥笑人们的“媚雅”是“一味地追求艺术的格调,也不问问自己是不是消受得了”。这意思就是说,作为中国大多数的普通观众(即有人说的“俗人”)是没有资格来追求艺术的格调来“崇雅”的,大家是“俗人”,你就得“媚俗”。于是,在“媚雅”“崇雅”成为笑谈甚至罪过而“媚俗”成为自然的情况下,文化娱乐的品位就被扼杀在观众自己的手里。小沈阳、王小利等的走红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先不说小沈阳的艺术生命力到底能有多强,但他的成名确实是赵本山的又一个胜利。就像梅德韦杰夫之于普京,或者普京之于叶里钦。但是,小沈阳最应该感谢的既不是“毕姥爷”也不应该只是如同子父的赵师父,而还应该是被某些人批评为“连篇累牍的(地)报道,总的看,褒扬的少,批评的多。说来说去,无非是一个字——‘俗’”的媒体们那些“阿姨”或者“阿舅”们,没有他们的穷追猛访和连篇累牍,就没有小沈阳今天的“红得发紫”!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人又打错了板子。

    “我不否认,文化娱乐要讲究品位,文化产品要追求艺术性。”笔者完全同意上述说法,也同意“社会是分层的,文化是多元”的观点。但是不同意“如果有一台春晚,内容全是歌唱主旋律与高雅音乐剧,保证会让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或是打瞌睡,或是倒胃口”。因为这是个把问题极端化了的伪命题,实际上绝不会有这个“如果”。

    雅俗共赏是我们对文化娱乐活动的向往。我们反对的是庸俗而不是通俗。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