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拾起我的锢炉子担呀,郎丁当郎丁当一个郎当,两手托在了肩膀上,郎丁当郎丁当一个郎丁当。今天我不上别处去呀,郎丁当郎丁当一个郎当,单到城南王家庄,郎丁当郎丁当一个郎丁当。吆喝一声锔破了啊,郎丁当郎丁当一个郎当,惊动了上房的王大娘,郎丁当郎丁当一个郎当。”
这是小时候听奶奶唱的《锯大缸》中开头几句唱词。剧中“拾起”“锢炉子担”的人物,我们称之为“锢炉子”,大约就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所说的“小炉匠”。其职业是专门为百姓们“锯盆、锯碗、锯大缸”的。从前老百姓用的锅是生铁的,用的盆、碗、缸是陶瓷的,不小心,极易破损。有了璺,或者打破了,只要不是太碎,都要等锢炉子来给锯起来。鲁迅笔下九斤老太家的碗,也是用了“十六个铜钉”给锔起来的。
锢炉子走街串巷时的口头广告是高喊“锔破了——”
其的主要工具是钻、小锤和锔子。先在被锔的器物上用钻打眼,眼的距离与预先做好的锔子等长。然后把锔子的两端**眼中,轻敲固定,抹以油灰,便可继续使用。有时他们也打造些小的铜铁物件,如门鼻门环,抽屉、箱柜上的抓手等,所以他们的担子上也少不了小铁炉、小风箱——也正因如此,才有人称之为“小炉匠”。
水平高的锢炉子,能够锔细瓷茶具甚至眼镜片,要在这些极硬的捞什子上钻眼,自然需要更硬的钻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即由此而生。
我们村曾有一位车姓的爷爷从事此行当,乡亲们都称他做“车锢炉子”;后来又有邻近的十里庄柳姓者常来串乡,人们便称他“柳锢炉子”。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铝合金的饭锅代替了生铁锅;不锈钢的盆子代替了瓦盆;饭碗虽然还是陶瓷的,打了便扔掉,不会想到去锔;门窗橱柜上的金属零件,也全部变成机制产品。于是,锢炉子的顾客们日渐稀少,他们的一身技艺也就无人传承了。
于是,这一行业逐渐退出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