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扣问幸福

gmz88   621
2011-03-31 09:47
扣问幸福

     当温婉和煦的阳光洒向青草尖上的露珠,林间的小道从朦胧中渐渐溢出,奇妙的愉悦感踏着步履的律动渲染着秋风梳理树叶的手法,一点一点的清醒。尤其是那阵凉意后的落寞,立马把我从茫然空寂的停滞状态卷入了这几天潜意识运动的齿轮之中。徘徊与犹豫,未能果断放行;挣扎与遣散,终始重蹈覆辙。脚下的路,一直在走着,一个个分叉路口,一个个的转角,一道道的选择题,一题题的如何“下脚”,斟酌裹挟着焦灼,以一片落叶的飘过,划下了一道时空弧线,进而撩开了心底那阵涟漪下的轻声扣问:这样的日子,我幸福吗?幸福又在哪呢?
  再度审视,这是我心中的幸福吗?这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幸福吗?不,不是这样的!当曾经沧海已成为往事,当懊悔自责已然身受,我就不能让紊乱与焦急掩盖住心中的渴求。扣问心间,当明月把夜的心事放大;扣问心间,当朝阳把昼的希望播撒,什么是你的幸福?不是眼下枫林鸟语的光景;不是脚下独步踽踽的清闲,而是父母含辛茹苦后那笑容的舒畅欣慰,而是我经受人生历练后那内心的踏实静谧。
  幸福在哪里?扣问心间,抑或,有一种幸福,起于梦的旅途。  
    我曾认真的考虑过什么是幸福,并试图找出答案,比如是心怀希望还是梦想成真?后者着实令人兴奋,夙愿达成,个人价值实现,这同时又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漫长的坚持和耕耘有了回报。这一刻应该是多年压抑后情绪的爆发,幸福如决堤洪水,势不可挡。但高潮往往短暂,这辈子过程占生命的绝大部分,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必然与真、善、美等价值追求相联系,良好的道德修养使人心胸开阔,让人从内心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到愉快、满足和幸福。
  对幸福的八大扣问:
  
一问:“幸福”为何现在这么受关注?
  首先,这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指出的,当生存和温饱不再成为制约人的首要问题、基本需求的张力减小之后,尊重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占据主导,人们开始更多关注成功与幸福。其次,任何一个问题能够成为热点,必然存在着各种争议和不确定性。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成功就是幸福。这种观点之所以流行,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它与大众的很多日常经验相吻合——人们总是从媒体、影视作品和人际圈中目睹事业成功人士过着一种体面的生活,由于人们总是对于自己经验之外的生活充满向往,因此很容易会认为成功人士享受着无与伦比的幸福,从而将成功和幸福画上等号。最后,由于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存在着一些社会分配不公、权力缺乏制衡、社会流动性固着等问题,使得很多人对成功和幸福的关系产生了极端化的理解,一种表现是仇富和仇视权威,另一种表现为对金钱、权力和声望的病态追逐。
  
二问:幸福快乐到底从哪里来?
  人的需求不一样,人生价值设定不同,幸福和快乐的感受和追求也就完全不同。一个百万富翁有可能烦恼痛苦很多而幸福感觉很少,而一个非常渴的人仅仅喝到他要喝的水可能就会体验到莫大的幸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家们认为许多时候幸福在于人的主观感受。当然我们也不主张把幸福完全定义在人的主体感觉方面,幸福不是一种可以远离自然物质条件而纯粹由主观生成的东西。幸福快乐的感受是建立在所需求的对象获得满足的基础之上。离开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奢谈幸福也是不可能的。幸福必须是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结合的产物。只不过在这个主客体关系中主体是更为积极主动的一面。真正的幸福应该使人的物质欲望和精神追求都得到满足,生存需要的满足,社会交际生活中人际尊重需要的满足,还有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的满足等等。
  
三问: 金钱能换来幸福么?
  钱并不等于幸福快乐。快乐的适应性是指,一旦快乐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失去原先的吸引力,这是由人天生的生理免疫系统所决定了的,也符合经济学上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同时,快乐是相比较而言的,不仅与自己过去比,更会与他人比。虽然他的收入增加了,可能别人比他增加更快、更多。并且有一种现象,因为对快乐的过高期望,人们往往认为他人的收入增加总比自己更理想,这可能也是造成快乐感增加不明显、甚至下降的原因。要增加我们的快乐感,就要在科学追求财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快乐价值观,在积极调整客观外在的综合平衡的同时,重点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实现内心的和谐平衡。这是因为:和谐是幸福快乐的本质。
  
四问:通往幸福的路,为何变得越来越拥挤?
  对于成功的概念,人们常常就把它理解为有名有利。对于幸福也往往理解为个人欲望的更多满足,虽然这些并非社会价值的主流,人们在公开的空间中对于这样的表达也多有异议和批评。但它也随着消费文化的盛行和生活的复杂化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相当有影响力的存在。如许多成功学的书籍所渲染的无所不为的成功理念和式的向上爬的技巧,都对于年轻人有相当的影响。同时,渲染幸福就是财富,就是奢侈阔绰的生活等观念也有意无意地对于年轻人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应该说,这样的价值观的问题,就是将“成功”和“幸福”转化为一些极为狭隘和刻板的观念,极大地压缩了生活的多样的选择和多样的可能性,让人们涌向一架独木桥。如果只有一种单一的价值,在人们的感受中,所谓成功就是一切,所谓失败就一无所有,那么正当的追求往往就会变成恶性竞争,社会也会变成由“丛林法则”主导的社会。这样一方面会加重所谓失败者的失落和焦虑,让他始终愤愤不平,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社会的分歧和鸿沟,形成许多负面的问题。往往会造成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都从中受益,但人们的相对感受却相当负面的情况,对于社会形成冲击。
  
五问:幸福快乐的人有没有痛苦?
  人生不可能没有痛苦,没有痛苦就不叫人生。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知什么叫痛苦,一种是还不喑世事的小孩子,一种就是失去了正常思维能力的人,像植物人之类,除此之外,所有的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忧恐惊等丰富的情感。正如人们所言:勇士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含泪还在奔跑;英雄不是没有欲望,只是不做欲望的奴隶;男人不是没有哭泣,只是有泪不能轻弹;强人不是没有压力,只是善于化解压力;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只是总能战胜痛苦。所以说,正常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关键要靠我们自己做好自我调整,尽量保持快乐的主导情绪。快乐是比较出来的,人生是历练出来的。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更珍惜幸福,更懂得快乐,更知道关心和帮助别人。所以说,挫折就是存折,不幸也是万幸,昨天的苦难就是明天最宝贵的财富,这是千真万确的金玉良言。
  
六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
  按快乐的要素来看,获取幸福感,个体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家庭幸福、自我价值实现、经济收入和亲情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快乐按其需求动机分类,可以分为生理之乐、心理之乐、真理之乐和伦理之乐,且交互存在。我们的古人则认为,快乐有三条途径,即: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和助人为乐。郭明义所追求的就是助人为乐,一种高尚的伦理之乐,是最值得全社会学习和追求的大幸福、大快乐。
  
七问:社会需要倡导什么样的幸福观?
  社会对于成功和幸福的观念应该有更为明智和丰富的观念。这既需要个体在这些观念上有更丰富的选择,也需要媒体和公众在这些观念的认知上有更高尚和更通达的理解。社会应该让个体知道,成功的路有千条万条,幸福的生活也有不同的选择。这其实也需要社会从传统的伦理和西方的伦理中吸取有价值的因素,在中国大历史条件下对于成功和幸福有更深入的探讨和形成更丰富的认知,也需要社会有更多的出口和获得肯定和支持的不同路径,让成功和幸福的选择多样化。我们必须在综合人性观基础上确立我们的幸福观。人的幸福首先不能仅仅确立在感官快乐上。我们应当追寻一种基于自然物欲又超越自然物欲的持久的心灵快乐和精神幸福。同时,个人的幸福追求必须和他人幸福、社会幸福和谐一致。
  
八问:谁来教我们幸福和快乐?
  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应该深刻反思。所以从现在开始,要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人类大脑的工程师,给人心灵营养才应该是第一位的。

评论

gmz88
gmz88 2011-04-03 18:47
庆祝家网落户本家,我们又可时时见面了,幸福啊!!
纪慎言
纪慎言 2011-04-03 15:05
我感觉你是一个很幸福的人。祝您永远幸福!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