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中学时,因学校离海近,所以,熟悉海,热爱海,每到星期天必去赶海。烟台的赶海人都知道东炮台,因海中礁石嶙峋,是个赶海的好去处。每逢赶海,退潮前我就到海边等着,当石礁间海水落到腰深处,立即下水,放下水镜,透过镜内玻璃,水中的礁石看得清清楚楚,再轻轻掀开水底一块块石板,刹那间,隐藏在石板下的海珍品一览无余:啊!一只赤甲红(蟹名),乘它还未举起“双螯”(一对大甲,形状如钳),迅速用手捂住蟹盖,顺手拿出水面,放入竹篓里。一旦犹豫,它张牙舞爪,不是死死夹住你手,就是顺水溜走。翻开的石板上面,还有海参、海螺,它们不张扬,也不逃遁,只是微微地移动,随手从石板上剥下,轻而易举。
老年人赶海不到水中,他们放下凳儿坐在退了潮的沙滩上,用自制的小铁耙挖蛤,认识蛤窝的,一挖一个,一潮下来,也能收获二三斤,回家可吃顿鲜溜溜的大卤面。我每次捉海蟹不下二三十个,还有不少海螺。可是,抓的海参到家就化成一堆,粘滞滞的,只好丢掉。那时也不知鲜海参的吃法,更不懂得要在海水中泡着,所以,再在海中碰到海参,不看不捡,现在想起来,真是一个傻啊。
现在人聪明,用几个尼龙网兜随船放入海中,待一段时间,把网兜提上岸,蟹就在网中,省了许多捉蟹的功夫。市场上的海蟹,大都是渔民出海,用拖网连同鱼虾一起网的。有些大肥蟹还是从外地运来的。虽然捉的海蟹不如买的肥大,但我总觉得吃起来没有那种自己捉蟹的味道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