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消失的行业(三)老娘婆

蒲先和   2554
2011-04-03 20:56
  “三姑六婆”中的稳婆,在我们家乡呼之为“老娘婆”。为什么叫做“老娘婆”,一直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是有根据的:元明间陶宗仪的《辍耕录·妇女曰娘》云:子谓母曰娘,而世谓稳婆曰老娘。  朱伯庐先生在治家格言里曾教导我们说:“三姑六婆 实淫盗之媒。”《改良日用杂字》也曾告诫我们:“三姑六婆女,不可有往还。”但是先贤们的话有时也失之片面:尼姑道姑、牙婆师婆可以不与往还,这老娘婆是断然拒绝不得的,不然,孩子怎么生啊!  刚记事的时候,母亲生弟弟、妹妹,都是请的村里一位郭姓老娘婆,年纪挺大的。  建国前的老娘婆们大约都是自学成才的,水平自然有限。有很多生孩子的妇女死在她们的手里。顺产,因为她们不懂得无菌操作,往往孩子出生后得“脐带风”,活不了三五天就会得“脐带风”夭折,我有一个弟弟就是这样死的,我记得清清楚楚;难产,不只是孩子保不住,大人也是九死一生。我的第一位舅妈就是死于难产。听姥娘说,老娘婆为了保住大人,采取的措施惨不忍睹,可是终究是大人小孩一块丢了命。  这也怪不得老娘婆们,她们并不是因为没拿到“红包”故意而为。她们已经尽力了。  建国后,对所有的“老娘婆”组织过培训。一些年轻些、头脑好用的,便掌握了一定的接生技能,情况大有好转。邻村一位同姓的,应当称呼其老奶奶的老娘婆,一直干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声誉很好。再后来,医疗条件改善了,交通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妇女生孩子不再找老娘婆,找个车,几十分钟便送到了医院。

老娘婆们,不只是自动下了岗,到现在恐怕绝大多数已经作古了。

  说起老娘婆,家乡流传着几个相关的歇后语,虽然低俗,却也生动。

  一、老娘婆呱打手——看见头了。“呱打手”,高兴的样子。“看见头”,小孩可以顺利出生了。意指做一件事情离完成不远了。

  二、老娘婆抠腚眼——不攒门。腚眼,屁股眼。不攒门,不懂门道。意指做某件事情外行,离把头。

  三、老娘婆带刀子——要了小孩的命。意指某件工作太艰难繁重,让人无法承受。

  注:三姑六婆 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评论

蒲先和
蒲先和 2011-04-08 20:39
caibeiren 2011-4-3 21:41 真长见识,谢谢蒲老师。 .
纪慎言
纪慎言 2011-04-05 21:21
蒲先和: 回复纪老师: 牙婆:牙,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家乡称这样的人为“经济”(读时重音在“经”上,“济”字读轻声)。牙婆,指充当买卖人口中间人的妇女。 师婆: ...谢谢蒲老师指点迷津!
蒲先和
蒲先和 2011-04-05 20:39
纪慎言: 长见识!蒲老师能把牙婆、师婆、虔婆、药婆给解释一下她们各是干啥的吗?回复纪老师: 牙婆:牙,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家乡称这样的人为“经济”(读时重音在“经”上,“济”字读轻声)。牙婆,指充当买卖人口中间人的妇女。 师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巫婆。家乡称这样的人为“神婆”或者“神妈妈”。现在这样的人很红火,私企甚至官方都请她们“作法”祈福消灾。 虔婆:就是妓院里的鸨母。家乡人称之为“老鸨子”。 药婆:走门串户卖药的女人。据说她们会出卖**和堕胎药等。现在诊所、医院林立,药婆没人干了。
gmz88
gmz88 2011-04-04 18:55
旧社会和解放初农村接生都用“老娘婆”,写得很真实!您是有心人!
纪慎言
纪慎言 2011-04-04 09:11
长见识!蒲老师能把牙婆、师婆、虔婆、药婆给解释一下她们各是干啥的吗?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